助推新能源产业升级升级(2022青海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径)
创始人
2024-01-03 23:59:17
0

2022青海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路径”

青海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建设。青海清洁能源在电网中的高占比、光伏产业改善生态带动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创新等成为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显著效果。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青海打造新能源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高占比助力“双碳”目标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据测算,青海拥有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荒漠化土地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光伏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风能技术可开发量7555万千瓦。

10年前,凭借当地的资源优势,青海开始大力培育和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产业。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论坛上发布的成果表明,“十三五”以来,青海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32%。截至目前,青海电网总装机4325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3933万千瓦、占比90.9%,新能源装机2674万千瓦、占比61.8%,青海电网已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今年上半年,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426.7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84.8%。其中,新能源发电量212.6亿千瓦时,占比42.3%;新能源日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天数为138天,新能源日发电量超过水电的天数为96天。

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是青海省重点建设的两大新能源产业基地之一。过去10年,这个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237亿元,入驻光伏及风能企业84家,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形成了水、风、光、储、地热“五位一体”的清洁能源发展模式。

“海南州光伏发电园区与水光互补发电站于2022年6月26日正式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和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海南藏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振飞说,这个基地的规划面积为609平方公里。

基于优良的能源结构,青海省自2017年起每年施行“绿电”行动,前5年累计清洁供电251.5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58万吨。

今年6月25日至7月29日,青海再次开展为期35天的“绿电5周”活动,使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供电,实现了生产生活用电碳的“零排放”。本次“绿电行动”中清洁能源发电量累计达99.7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

光伏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

夏日微风吹拂,从小生活在共和县塔拉滩的牧民叶多背着水杯和食物,走进位于塔拉滩上的绿色产业发展园区。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羊”时而啃食光伏板下的青草、时而奔跑追逐。

46岁的叶多是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人。“塔拉滩以前是荒滩,风吹石头满地跑,更别说长草了。”叶多告诉记者,风沙严重制约当地畜牧业发展,而变化发生在光伏电站建造以后。

2012年以来,凭借丰富的光照资源和大面积荒漠化土地资源,海南州大力推进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随着不断发展,塔拉滩上建起超300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园区,超过60家光伏企业入驻园区,这里成为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园区。

密集的光伏板阻挡了风沙,在一块块光伏板遮挡下地表水分蒸发量大幅减少。运维人员利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对光伏板进行冲洗清洁的同时,也为下面的土地补充了水分,促进了植被恢复。

监测数据显示,与光伏园区建设前的平均值相比,目前塔拉滩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盖度也恢复到80%以上。

草地涵养水源能力提升,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草杂乱无章地生长,遮挡住了光伏板,影响发电效率,冬天还容易引发火灾。”华能青海发电有限公司共和电站副站长王重阳说,一个电站每年至少需要除草两次,公司一年在除草上就要花掉近200万元。

“与其雇人来割草,还不如让牧民来放羊。”下合乐寺村党支部书记陈列东主说,2015年,铁盖乡与园区发电企业签订放牧协议,下合乐寺村的牧民开始在光伏园区有序放牧,“牧光互补”的模式逐渐被推开。

为了让羊群能够畅通无阻地吃草,园区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从原来的50厘米抬升至120厘米,打通了羊群的“绿色通道”,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如今,海南州在光伏电站养殖的牛羊数量达2.2万余只,“牧光互补”模式不断发展;新能源发电区为周边村子提供了3349个公益性岗位,解决了牧民就业,助力了乡村振兴。

智能科技应用赋能新型电力系统

由于太阳能、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通常新能源在电网输送能源中占比仅三分之一左右,剩余需要靠水电和火电常规能源来调节和平衡。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利用,成为本次论坛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青海电网利用水、风、光在月、日、时不同时间段上的互补特性,创新应用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和控制系统,实现不同时间段优化调度与实时控制功能的有效集成,提高全网供电保障水平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此外,青海电网结合新能源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升级现有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建成新能源滚动优化消纳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建成新能源滚动优化消纳调度技术支撑体系,实现了对新能源预测、计划、控制等产消全过程的分析、监控。

预测技术从确定性预测向概率预测升级转变,建立覆盖多时间尺度的预测体系,短期预测时长扩展到10天,新能源预测精度平均提升2.1%。

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李永斌介绍,为了创新电力交易方式,拓展“绿电”应用范围,青海创新探索“青绿之约”绿色电力交易机制。组织新能源电站与用户开展绿色电力交易,为用户颁发绿色电力交易证明,通过“证电合一”交易模式,实现绿色电力交易品种优先组织、优先执行和优先结算,满足用户主动购买绿电的需求。

去年,青海省多个抽水蓄能电站被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计划。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抽水到高处储存,在电力系统电力不足时放水发电的水电站。此类电站具有调峰、调频、储能、事故备用等多重功能,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增加新能源电力消纳。

近年来,青海电网不断推广应用源网荷储互动技术,通过完善源网荷储协调平衡策略、优化储能电站充放电模式等手段,提升新能源午间消纳空间100万千瓦以上,提升全网新能源利用率1.2%。

近年来,国内外车企纷纷推出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新车上市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可见,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前景看好。一方面,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不可逆转的过程。目前,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普及率仍然较低,行业整体发展空间较大。

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明确了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费比重要提高到15%。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其在用电量中的占比有望达到80%。能源结构转型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力。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产业,国家对此有很强的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企业。现在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世界上占比非常高。行业加速更新换代的趋势已经形成。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电机和动力系统,主要的保养项目也是围绕这三个部件进行的。其次,就是刹车系统的保养,底盘检查,灯光检查,轮胎检查等项目。

当然,动力电池组是第一个需要经常维护的部件。动力电池组对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也是不言而喻的。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朋友们,需要定期维护动力电池组的状态,防止动力电池组失去动力,也需要注意消除安全隐患。此外,电机是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新能源车的电机也需要定期更换冷却液。然后就是电路检测。相比燃油车的电路,新能源车的电路要复杂得多,同时电压也要高得多。为了我们的安全,需要定期维护连接器是否松动,线路是否老化等等。最后,除了检测新能源汽车的三大电动系统,还需要检测新能源汽车的刹车片、轮胎、雨刷。比如检查胎压是否正常,刹车片是否老化等。也不要大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