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花卉商会地址(上海县七百年展时间+地点+展品介绍)
admin
2024-05-08 20:49:26
0

上海县七百年展已经开始举办啦!而且是免门票的哦,感兴趣的小伙伴一定要去看看啊!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上海县七百年展时间,地点等等攻略,快来一起看看吧。

上海县七百年展

时间:常设展(每周一闭馆)

地点:上海闵行博物馆|

闵行区新镇路1538号

门票:免费

上海闵行区博物馆的《上海县七百年》展厅,展陈面积约2400平方米。设序厅、东南壮县、江海通津、海纳百川、独立发展、城乡融合六个展区。

展厅以上海县各时期的300余件文物为依托通过全息投影、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手段,由古及今,追根溯源,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七百年历史长河中,上海县的兴衰浮沉,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其历史文化成就。

展品介绍

公正和平银爵

腹部外侧镌有“公正和平”四字,在其左右分别镌有“法总领事韦礼德君荣归纪念”、“上海总商会、上海县商会敬赠,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两段小字。它是1924年,上海总商会和上海县商会赠予时任法国驻沪总领事的韦礼德的送别礼物。

明代蓝印花布被面

人物庭院图被面,长192cm,宽127cm,布幅宽42cm。被面上下分别留33和31cm的蓝色空间。四边框饰花鸟狮子滚绣球图案。主体图案为人物庭院。1965年出土于上海县马桥乡三友大队。

胭脂红地粉彩折枝石榴花卉纹瓷碗

外壁胭脂红釉作地,绘粉彩垂枝石榴和蓝料彩花卉纹;碗内施满白釉,底面绘矾红彩不规则的五只蝙蝠。足端露胎,胎质坚硬洁白,呈滚圆的“泥鳅背”状。圈足内手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印章款。此碗制作规整,胎质细密,釉彩润泽鲜艳,绘画技艺娴熟,堪称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民窑制瓷精品。

上海旧名华亭海,又称上洋或海上,北宋时已有上海务。

南宋以后生齿日繁,蕃商云集,始设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立县。

自此以后,承江海之利,人烟万井,商贾辐辏,民物繁庶,号称东南壮县。

1843年上海开埠,国门初开,西风东渐,科技、制度、思想、文化陆续传来;工厂、银行、学校、书局纷纷涌现,更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繁华与绚烂,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

1928年县市分治,上海特别市成立,上海县成为郊县,功能发生转变,乡村面貌初步改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县发展成为大上海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与工业卫星城,贡献卓著。1992年,上海县与闵行区合并,700年上海县历史宣告结束。

悠悠华夏,芸芸众生;人各有姓,姓各有源。中华民族素有寻根问祖,究本溯源的传统,每个炎黄子孙都希望弄请自己姓氏的起源,了解本姓氏古老的祖先。高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一直上溯到遥远的炎黄时代,从起源到产生,从默默无闻的氏称到跻身中华大姓之列,期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山铜陵高姓的产生正是沿袭炎帝血统,姜姓分支,是中华姓氏的组成部分。

一、炎帝血统及高姓来源

上古传说里,素被称为中华民族两大始祖之一的炎帝,是一个与神交织在一起的人物。传说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时代,活动于今陕西一带的少典氏部落首领娶了娇氏的两个女儿为妻,一位叫女登,另一位叫附宝,她们分别为少典氏生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儿子。女登所生的就是号称神农氏的炎帝,位居“三皇”之列;附宝所生的就是号称轩辕氏的黄帝,位居“五帝”之首。据《国语.晋语》说:“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以姬,炎帝以姜”。所以,姬姓和姜姓也被人们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两个姓。姜水,又称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城东面,是渭河上的北支流。由此,有的学者认为炎帝族的发祥地就在渭河上游地区,后来逐渐向东迁移,沿黄河南岸向东扩展。在众多炎帝族的分支中,传说逢伯陵这支与高姓起源有密切的关系。

逢伯陵,又名伯夷,一般认为他就是后来西周分封于齐地的姜尚的始祖。如《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平仲说:“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剻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姜尚“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四岳就是伯夷。司马贞《索隐》进一步解释说:“齐太公,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伯夷之后。掌四岳有功,封之于吕,子孙从其封姓吕,尚其后也”。据《史记》卷三十二及《渤海高氏通谱》记载:齐太公(姜尚)就是炎帝的第五十四世孙。

姜尚,又称吕尚、吕望,姓姜名子牙,人称姜太公。姜尚辅佐周文王南征北讨,姜尚又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政权。他因战功卓著,被分封到营丘(今山东淄博),建立齐国,为齐国开国之主,也被尊为齐太公。他整顿吏治,沿袭当地风俗,简化各种礼节,使农工商各业畅通,齐国遂成强国。公元前386年,齐国从齐太公立国,到“田氏代齐”,姜齐政权历经600多年,传20代,32个国君。

相传姜太公的八世孙齐文公(姜赤),其中一个儿子被分封在高邑(今河南省禹川市),称公子高,其孙子名叫姜傒,时为齐国上卿,时逢朝野纷争动乱,姜傒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拥立姜小白为齐国国君,即齐恒公。由于姜傒功勋卓越,有很高的威望,齐恒公封他的后裔世袭上卿,并赐姜傒以祖父的字“高”为氏,始称高傒,据《新唐书》卷71下记载,高傒系姜太公第11世孙,同时,齐恒公又将卢水地域(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姜傒的采邑(封地)。从此,高傒的后裔以高为姓,枝繁叶茂,高傒被尊为中华高姓的开姓始祖。

高姓有8个郡望: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京兆、晋陵、山西。

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高傒的第25孙高洪任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太守,遂定居于荏县(今河北景县),成为渤海高氏的始祖。此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渤海高氏极为兴盛,成为高氏中最有声望的一支,其后裔遍布大江南北,以至后世高姓大多自称为“渤海高”。东山铜陵高姓也是分属“渤海高”。

二、东山铜陵高姓祖上迁徙过程

根据《新唐书》卷71下,《史记》卷31,《高氏历代世系图》,《闽漳高氏通谱》,《云霄高家大事记》及《东山铜陵高家族谱》摘要,其迁徙过程分列如下:

第一世 高傒,得姓始祖,居住山东省长清县。

第十世 高柴,字子羔,系孔门72贤人之一,迁居山东曲阜。

第二十五世 高洪,字士廉,渤海高始祖,迁居河北景县。

第五十四世 高琼,字宝臣,北宋烈武王,随其父高乾迁居安微豪县。

第五十七世 高耀祖,闽粤高姓始祖,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浙江山阴(今绍兴)迁居福建漳浦。

第五十九世 高东溪,字彦先,绍兴二年(1132年)考中进士,生有四个儿子,除小儿子与岳飞的女儿银瓶公主定亲无后外,余三子分居漳浦、龙海及南靖,其中有一孙子任湖南岳州安乡县尹,过后迁入广东潮阳,是为广东粤东高姓始祖。

第八十世? 高赞九,高东溪第二十一世孙,清康熙(1681年)举家自漳浦迁入云霄古楼高厝寨。他敬天承祖,在高厝寨修建高氏家庙,祀先祖高东溪。他有二子,长子天祥,次子天瑞。长房曾孙名龙,根据云霄高家人口口相传,曾孙龙出祖铜山。从此,高龙在东山落地生根,枝叶繁盛,薪火相传。

三、铜陵高姓人文状况

高龙,又称高帮嬴,铜陵高氏开始祖。清雍正十年(1732年)自云霄水流沟迁居铜山(今东山铜陵镇),初来东山时,他靠卖萝卜干艰苦创业,尔后被东山崔姓人家招为女婿。他生有三子,长子出嗣崔氏(今崔武烈、崔友秋先生即其后裔),次子高君选为铜陵高氏一世祖,三子回返云霄居住。铜陵高氏至今传十二代,人口约1500人。

自清咸丰至民国年间,铜陵高家涌现出高正扬、高正春、高炯耀、高祉卿、高柏岭、高季瑜、高连魁、高瑞忠等名士乡贤,他们开店铺,办航运,创剧团,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慈善、教育、书画、灯谜、昆曲等方面留下光彩的一页。

(一)店铺

成发店:在今前街161号,创办人为第三世高正扬,经营瓷器、建材等国货。

成章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四世高炯耀,经营布匹、丝绸品等。

同彰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五世高汝贞,经营红糖、稻米等食品。

承发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五世高延欣,经营烟酒茶等。

章发店:在今前街,创办人为第六世高尚勇,经营笔、墨、纸张等文具。

怡成店:在今后街278号,创办人为第六世高琼枝,经营广东,南洋等进口杂货。

合顺典当行:在今后街,创办人为第六世高祉卿,从事典当业务。

(二)商船、渔船简况

商船华芳号、华诚号、华德号,创办人为高正扬。

同陵号电船(商船),创办人为高汝贞。

东成号渔船两艘,渔船作业分别为定置网、牵风,创办人为高祉卿。

金华发商船,创办人为高安府。

利东号商船,载货量2千吨,1950年国民党部队撤退台湾时被征用,该船船壳据传尚在台湾。该船创办人为高连魁,经理为高天平。

(三)剧社

民国十八年(1930年),高祉卿创立东山“玉和成”汉剧团。

1940年至1950年期间,合顺典当行开设昆曲练唱室。

(四)清代,民国时期乡贤及学人

? “溯本追源,弘扬祖德,课遵前轨,择善而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铜陵高家子孙同样秉承着这一优秀传统。自始祖高帮嬴迁居东山以来,经一世、二世先人努力开拓、发展,乃发家致富、繁衍生息。特别是三世先人高正扬,生于清嘉庆年间,卒于清光绪廿四年(1898年),青年时期创办“成发”号国货店,而后购置“华诚号”、“华德号”、“华芳号”商船往返于天津、上海、广州等港口城市进行运输贸易。他不仅是单纯的商人,同时也热衷社会公益事业,清咸丰五年,与东山乡贤黄振昭、孙有全等人捐资倡建铜山外城,在大沃山与孙有全、陈振年等人为黄道周先生之祖坟建墓道并立碑,清同治九年、光绪十年、十七年,三次参与重建武庙及南溟书院,因此,里人尊称他为“城里高四爷”,卒后,朝廷浩授“奉政大夫”,其夫人许氏仙逝后,朝廷浩授“五品宜人”。三世高正春,也在清同治九年,慷慨捐赠关帝庙一对石雕石柱,其善举永久镂刻在乡人心中,清光绪十七年高正春逝世朝廷赠“徽士郎”(从七品)。四世高炯耀,清同治痒生,从卫夫人、王羲之书帖,临池,其时已是铜山书法名人,他重视后辈教育,长孙高柏岭后得其书风而成闽域书法大家。五世高季瑜,抗战时任铜山忠孝镇镇长,东山县商会会长、渔会会长,他积极参加筹资购买飞机,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创作的灯谜构思巧妙,妙趣横生,他还是东山县著名的昆曲艺人。六世高祉卿置办牵风、锭子网渔船,开设合顺典当行,还创办东山县“玉和成”汉剧团,免费为广大乡民演出,其第三子高连魁四十年代初即为教会学校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生。六世高柏岭,笔走龙蛇,翰墨流香,他25岁就被推举为东山劝学所所长,先后受聘于厦门、同安、石码、角美等学堂,教授国文、历史和书法,他的墨宝被厦门博物馆列入馆藏和收购目录,他的四条幅被收藏在新加坡东山同乡会,是东山县在民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七世高瑞忠,师从著名画家林瑞亭先生,其国画以“构图清新、造型优美、笔法超脱、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七世高瑞孝,其泥塑、木雕作品闻名县内外。

(五)善举

铜陵高家乐善好施,清同治九年(1872年)重修关帝庙时高正扬捐白银30两,清光绪七年(1881)重修南溟书院时捐白银100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关帝庙时,高氏店铺“同彰号”、“成彰号”、“成发号”为之捐款。民国十七年(1928年),“成彰号”出资白银500元为建宅村建城堡(遗址尚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同彰号”、“成彰号”为抗日献飞机捐款500元(芳碑立于九仙山顶)。

四、结语

诚如东山县原政协主席高爱明所言:“饮水思源、追宗谒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正是这种习俗使得华夏文明代代相传,远播世界……”。是的,正是华夏文明的代代相承,新时期的东山铜陵高家人,又涌现出高尚武,片冰心,(原名高茹玉),高尚平,高义谦等学人名士,他们在海洋生物研究,音乐,书画,教育等领域的成绩都对社会及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激励着后世子孙。而本文对铜陵高家源流、人文考查和社会公益活动尚无法尽能其详,只是基于炎黄子孙不忘本源的愿望,推而广之,使人们更爱祖国,更爱民族,更爱家乡。

? 2017年11月22日星期三

相关内容

跨省二手车全国推广(二手车...
是机动车辆可以异地进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机动车辆一经注册之后,可以...
2024-06-03 04:53:37
上海 应届生落户 流程(上...
 非沪籍应届生户进沪就业申办户籍办法一、申请条件(一)用人单位条件...
2024-06-02 22:34:49
无锡室内花卉租赁好不好(办...
办公室绿植租赁排名前三有芳心草园艺、带绿园艺、青萱园艺。1、芳心草...
2024-06-02 21:07:40
武义花卉租赁服务有限公司(...
该绿植租赁好的公司有:上海鑫武景观绿化有限公司和成都干屿岛环境艺术...
2024-06-02 18:21:43
上海学校绿植花卉养护公司(...
(1)环境特征分析:1.办公环境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5度左右,温度环...
2024-06-02 17:41:23
泰康应届生(上海有哪些好玩...
你要说到上海,我就有发言权了,我在上海待过2年,对那里的景点还是很...
2024-06-02 1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