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杨树腐烂病i溃疡病如何治疗)
admin
2024-05-19 00:31:25
0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上的重要枝干病害。该病在我国不但发生普遍,而且严重。很多地区杨树因该病导致杨树死亡。

症状

4月上旬感病植株的干部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约1毫米,呈水渍状或水泡状。通常在粗皮和光皮树种上以水渍状病斑为主,水泡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树种上。病部质地松软,手压水渍状病斑有褐水流出,压破水泡型病斑则有大量带腥臭的黏液流出。病部后期下陷,呈灰褐色,并很快扩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但边缘不明显。此时皮层腐烂,呈黑褐色。至5月下旬在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并突破表皮外露。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病部不断扩大,环绕树干一周时上部枝条便枯死。病部后期开裂,至11月份在病部产生较大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子座和子囊壳。秋季形成的病斑在翌年的5月中旬子实体才成熟。

发病规律

通常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7~8月病势减轻,9月后又有发展,以后渐停止。5月中旬以后老病斑上的子实体大量成熟,形成分生孢子向外扩散。因此,杨树春季造林后发生溃疡病,不是造林当年在苗圃或定植后被病菌侵染的结果,而是先年在苗圃期间已受侵染,苗木本身带菌的结果。春季造林,正是树木开始生长、树液流动时期,此时树木本身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而杨树苗从起苗、运输、假植到定植过程中失掉大量水分,如果定植后又不及时灌水和管理,必然导致生理机能失调,树势衰弱,抗病能力降低,诱发潜伏的病菌活动。病菌主要从伤口和皮孔侵入。室内研究表明,在刺伤后在伤口处用低温急剧冷冻处理后入工接种容易发病。因此,起苗、运输、栽植过程中的损伤以及春寒、风沙等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适地适树。

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减少路途运输时间。最好就地育苗就地造林。

(2)在起苗、运输、假植、定植时尽可能减少伤根和碰伤树干。

(3)栽后及时灌水,保证成活。

(4)重视苗源,加强检查。对重病区的苗木必需严格处理,严格监视,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对重病苗应坚决截干处理,并清除病枝干。

(5)药剂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结合。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液、50%代森锌200倍液以及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均有效果。

(6)注意选用抗病树种。青杨派、青杨×黑杨的杂交种较为感病;白杨派和黑杨派树种较为抗病。路易沙、I-214、健杨、毛白杨、波兰15等杨树是抗病和比较抗病的。而小叶杨、辽杨×69、小美旱、北京杨6号、北京杨603等杨树较易感病。

新移栽的苗木发病严重。有时发病率可达90%。主要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症状有:

(1)树干腐烂型

出现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为暗褐色水肿状病斑,之后腐烂变软,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上出现许多针头状小突起,潮湿时产生橙红色丝状物。腐烂可达木质部,当病斑包围树干时,全株或全枝枯死。

(2)枝梢枯死型

小枝感病后迅速枯死,不出现明显的溃疡症状。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多种真菌。3~4月份即可发病,5~6月为盛期,7月份后缓和,9月份以后基本停止。

发病与气候、树体长势、土壤条件和栽培措施有关。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60%~80%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类病菌只能为害长势衰弱或濒临死亡的树皮组织。春季干旱、夏季易发日灼、冬季易受冻害均易促发此病。新移植的幼树灌水不及时或受到干旱时发病尤为严重。病斑多出现在苗木的西南面。苗木假植时间过长,移栽时根系受伤严重都可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抵抗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修剪要适量,剪口要涂药保护;春秋季节苗干涂白,防止冻伤及日灼;及时清除病株;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托布津涂抹病斑;用锋利刀具刮除病斑,并涂抹杀菌剂和生长素。

相关内容

无刺枸骨是色带还是花卉(这...
无刺枸骨冬青属枸骨的自然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枝繁叶茂,叶形...
2024-06-03 02:54:16
榆花(描写春天榆树的作文)
 我家楼下有一裸老榆树。老榆树已经很老了,疙疙瘩瘩的树皮上布满了裂...
2024-06-02 23:38:29
成都中华木绣球花卉基地(成...
大千世界,不同品种、不同花色、不同气质的花卉,数之不尽。其中,有的...
2024-06-02 23:22:54
楚雄花卉育苗基质哪里专业(...
随着椰糠这种新型种植基质不断走入人们的生活,如何更科学地使用椰糠成...
2024-06-02 21:05:24
种植花卉时什么叫水芽(植物...
不同种类的树木,由于其种皮构造及生理机制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长短也...
2024-06-02 16:09:04
树的资料(银杏树的资料)
银杏树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树的种子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
2024-06-02 14: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