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怎么养(蟋蟀怎么养啊?)
admin
2024-05-19 00:53:51
0

生活习性

编辑

栖息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夜出活动。

正宗江南野生蟋蟀

杂食性,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诱发。?[3]?

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绝不允许和别的蟋蟀住一起(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不能容忍,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3]?

鸣叫

蟋蟀利用翅膀发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3]?

此外,蟋蟀的鸣声不同的音调、频率能表达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响亮的长节奏的鸣声,既是警告别的同性禁止进入,又可求偶。当有别的同性进入其领域内,它便威严而急促地鸣叫以示严正警告。?[3]?

一般在夏季的8月开始鸣叫

斗蟋蟀

,野外通常在20度时鸣叫得最欢,10月下旬气候转冷时即停止鸣叫。雄虫遇雌虫时,其鸣叫声可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时则发出带颤的“吱……”声。当两只雄虫相遇时,先是竖翅鸣叫一番,以壮声威,然后即头对头,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也用足踢,常可进退滚打3~5个回合。?[3]?

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震动翅膀,发出动听的声音,以吸引异性。?[3]?

雌雄区别

雌雄最明显的区别在尾部的产卵器。雌性个体较大,正后端有针孔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连同臀部两侧的尾巴,乍一看像长着三只尾巴,翅小,不会鸣叫;雄虫尾部没有针状产卵器,只有自臀尖向斜后方长出的两只尾巴,会鸣、善斗,有互相残杀现象。北方有的地区,称雄性蟋蟀为蛐蛐,

斗蛐蛐

雌性蟋蟀为油葫芦。雄性蟋蟀相互格斗是为了争夺食物、巩固自己的领地和占有雌性。蟋蟀科Gryllidae和螽斯都是鸣虫,但是只有雄的才会发出声音,它是利用翅膀磨擦发声的。[3]

雄虫筑土穴与雌虫同居。喜栖息于荫凉、土质疏松、较湿的环境中。虫口过于密集时,常自相残杀。并外出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3]?

生长繁殖

编辑

蟋蟀的繁殖经过卵 -> 若虫 -> 成虫过程,属不完全变态。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

油葫芦

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芦)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越冬卵于10月产下,第二年4~5月孵化为若虫。花生大蟋在广西1年1代,若虫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危害花生幼苗。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继续为害。

若虫蜕皮6次(即6个龄期),每次3~4天,共需20~2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141~151天。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

分布范围

编辑

蟋蟀的分布地域极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黄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欢栖息在土壤稍为湿润的山坡、田野、乱石堆和草丛之中。?[1]?

分类地位

编辑

根据现有资料的统计,我国已记载的蟋蟀共计4科16亚科73属273种,其中蟋蟀科为蟋蟀总科内最大类群,共计13亚科67属258种,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中国已知约150种,其中省50种。(另此处数据有疑问:世界上已定名的约有1400种以上,中国已定名有30种以上。)若干种类为旱作物的害虫。?[4]?

蟋蟀亚科(Gryllinae)的田野蟋蟀属(Gryllus)和家蟋蟀(Acheta domesticus,旧作Gryllus domesticus)身体粗壮,呈黑或褐色,常打浅洞;取食植物、动物、衣服或互残。田野蟋蟀又称黑蟋蟀,常生活在田野或庭院,有时进入室内。家蟋蟀头部色浅,并有深色横带;已从欧洲引入北美;见于建筑物及垃圾堆中;家蟋蟀及田野蟋蟀均分布广泛,日夜鸣叫。温度大于32摄氏度,小于7摄氏度时不叫。在美国售作鱼饵,又用于生物学实验。?[4]?

针蟋亚科(Nemobiinae,或归入蟋蟀亚科)长12公厘,鸣声为一系列高调的颤音,生活在牧区及林区。?[4]?

条纹针蟋(Nemobius vittatus)腹部有三条暗纹。树蟋亚科(Oecanthinae)白或绿色。翅透明;因食蚜虫而有益,但产卵时损伤树枝;鸣声为悠长的颤音。?[4]?

雪白树蟀(Oecanthus fultoni)通称温度计树蟀,因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的华氏温度。栖息在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夜间叫,草丛种类日夜都叫。?[4]?

蚁蟋亚科(Myrmecophilinae)的种类小型,3~5公厘长,无翅,弓背,生活于蚁巢中。?[4]?

钲蟋亚科(Mogoplistinae)的种类(无翅灌丛蟋)常见于灌丛或热带多沙地区水边的碎石下,体细长,5~13公厘,无翅或翅小,而覆有透明易磨去的鳞片。?[4]?

蛣蛉亚科(Trigonidiinae)的种类(有翅灌丛蟋)4~9公厘长,产卵器剑形,生活于池边灌丛中。?[4]?

金蛣蛉亚科(Eneopterinae)的种类(褐色灌丛蟋)较大,瘦长,浅褐色,常见于树上或灌丛中。?[4]?

常见物种

编辑

中华蟋蟀

(Gryllus chinensis)。

中华蟋蟀

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5]?

大棺头蟋蟀

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

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雄性之间也会打斗,但斗性不及斗蟋。?[5]?

油葫芦

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

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具备短暂飞行能力。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危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5]?

中华灶蟋

又称“白蟋蟀”,因常见于农村灶内而得名灶蟀。白蟋蟀是直翅目中的一个亚种,有别于田间蟋蟀,其体态较小,性格温和,通体呈乳白色,个头大的如花生米,小的如麦粒,扁平的脑袋两侧长有一对触须、一对复眼,圆筒状的腹腔上有褐红色的环形花纹,腹端有一八字形小尾巴,背上有退化的四只小翅膀,两条弓起的大腿是其弹跳的主要器官。这小生灵能爬善跳,机灵乖巧,偶尔捉一只放入掌心,它会舞动触须,与人对视,并发出鸣叫声,然后迅速跳出掌心逃遁。老农常将其放入小葫芦内饲养,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严冬,仍能听到它的叫声。?[5]?

危害

编辑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

蟋蟀美食(3张)

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6]

1、选择合适的容器

蟋蟀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住处,选择合适的容器至关重要。可以选择玻璃罐、塑料盒、竹篮等容器。但需要注意的是容器必须通风良好,且容器大小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蟋蟀的觅食和活动。

另外,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容易受潮、锈蚀和使用不当时还会反光,对蟋蟀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铺设适当的底材

选择适当的底材,能够帮助维持蟋蟀的生存环境。常用的底材包括纸屑、木屑、草木粉等。底材需要干燥、吸水、透气,并能够吸收尿液等分泌物。

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制品和有毒物质作为底材,以免对蟋蟀的健康产生危害。同时,底材应定期更换,保持干净卫生。

3、提供适宜的食物

蟋蟀的食物主要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等。应根据蟋蟀的口感偏好和适宜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要保持新鲜干净,尤其是水果蔬菜需要经过清洗处理,否则可能对蟋蟀造成细菌感染;同时,要控制好食物的质量和数量,避免放置过多食物导致腐败发酵。

4、适当的养殖环境设置

蟋蟀养殖需要适宜的环境,包括恒定的温湿度、光照和空气流通。应尽量避免将蟋蟀放在直接阳光下和阴暗潮湿的场所,同时要保持通风情况良好,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空气质量降低。

需注意的是,蟋蟀是夜行动物,养殖环境中应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影响蟋蟀健康以及休息。

相关内容

花卉生长期是多少天(玫瑰的...
两年?玫瑰为蔷薇科蔷薇属丛生落叶灌木,植株由根、茎、叶、花组成。根...
2024-06-02 22:08:53
海藻花(海藻花txt全集)
海藻花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
2024-06-02 11:12:53
和罂粟花很像的花(求很神秘...
1. 世界第一大花:大王花阿诺尔特大花(Rafflesia arn...
2024-06-01 10:33:21
虱子卵几天变成虱子(虱子多...
若虫经3次脱皮即为成虫,雌雄成虫在若虫末次脱皮后10h内即可交配1...
2024-06-01 03:33:23
覆盆子与树莓的区别(树莓和...
覆盆子 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是一种水果,果实味道酸...
2024-05-31 22:41:31
蛐蛐能吃吗(炸蛐蛐好吃吗)
作为全中国一道独特的美食,炸蛐蛐在一众小吃中保持着极高的地位。但是...
2024-05-31 21: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