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花卉草虫画家被誉为逝世(常玉人物简介)
admin
2024-05-19 18:20:40
0

常玉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本名常有书,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今南充市),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近现代著名画家。

少时家境殷实。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绘画。常玉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追求精神自由,他经历大起大落,一生默默无闻、不被赏识;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中文名:常玉

别名:常有书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顺庆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1966年8月12日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绘画创作

代表作品:《青花盆与菊》、《五裸女》、《曲腿裸女》

人物简介

常玉,本名常有书,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顺庆(南充市)的富商家庭,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长于书法的他,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9年常玉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并于1919年赴日时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而获当地杂志刊载推荐。常玉自20岁(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到巴黎,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至67岁辞世,大致都住在巴黎。此后,他的作品经常在沙龙及各大画廊展出。1938年他曾短期回中国,接着转往纽约,在该地生活了两年。并于1948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该馆同时印行“瓶花”的彩色明信片。1948年返回法国,直至1966年逝世于巴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常玉40几幅油画巨作,曾于1978年起定期举办他的回顾展及学术研究,藉此宣扬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做出的成就。

人物生平

1900年10月14日生于四川。1919年赴日本。

1920年勤工俭学到巴黎。

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1925年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

1931年为法文版《陶潜诗集》作插图。

1932年被列入《1910-1930当代艺术家生平辞典》第三卷:

1933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画展。

1938年因兄丧返国,同年返回法国。

1948年由法国赴美,居留美国纽约。

1950年在纽约举办画展,次年返回巴黎。

1955年作品参加巴黎独立沙龙。

1964年应台湾“教育部”邀请,在台举办个展。

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举办个展。

1966年因煤气中毒,去世于巴黎寓所。

才艺风格

入展、个展与绘画风格

1925年作品入选法国秋季沙龙。1931年为法文版《陶潜诗集》作插图。1932年被列入《1910-1930当代艺术家生平辞典》第三卷。1933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画展。1938年因兄丧返国,同年返回法国。1948年由法国赴美,居留美国纽约。1950年在纽约举办画展,次年返回巴黎。1955年作品参加巴黎独立沙龙。1964年应台湾教育部邀请,在台举办个展。1965年在巴黎友人家中举办个展。1966年因煤气中毒,去世于巴黎寓所。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画家之一,亦是近代中国画坛的一个异数,因为他擅长画画,却是以顽童心理、游戏心情在作画。他画画不讲究书法、画理,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绘画对常玉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常玉从最熟悉的中国艺术投入另一个崭新的西洋艺术领域,以中国绘画的基础不断地摸索追求,巴黎艺术派别林立,艺术家各领风骚,终于成就常玉简练流畅的特殊绘画风格。

作品价值

拍卖纪录

2011年5月30日,在罗芙奥(香港)举行的“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常玉的《五裸女》以1.28亿港币(约合1.07亿人民币)的价格刷新了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打破了嘉士德春拍中陈逸飞《山地风》以8165万人民币成交的中国油画拍场记录,成为了最昂贵的一幅华人油画。

2019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9年秋拍“现代艺术晚间拍卖”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常玉的《曲腿裸女》以1亿港元起拍,最终以1.72亿港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98亿港元成交。

《五裸女》是常玉毕生最大幅裸女主题油画,此画作曾在1988年台北市立美术馆“中国-巴黎:早期旅法中国画家回顾展”中首度曝光,也是陈炎峰编著的《华裔美术选集:常玉》画册的封面与封底作品。而在2019年11月23日,佳士得香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常玉巨作《五裸女》以1.9亿港元起拍,最终以2.66亿港元落槌,加佣金以3.039亿港元成交,超越了在香港苏富比以1.98亿港元成交的《曲腿裸女》所创下的常玉作品拍卖价值的最高纪录,一度成为了2019年来亚洲艺术拍卖界的最高价拍品。

作品与相关拍卖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表现角度与常人不同,他以裸女整个身体轮廓表现内心的风景,他笔下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

在巴黎侨界,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儿,留法中国画家常玉倾慕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女士,徐悲鸿在巴黎时经常因为生活小事起疑不悦,尤其是妻子蒋碧薇和常玉的偶尔交往,常使他心存芥蒂。所以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徐先生是“小心眼儿”,称常玉是他的“情敌”。

在当今华人画界,常玉和徐悲鸿的画作并插云际,各领风骚,一度交替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会上,常玉的油画作品《花中君子》以2812万港元成交,一举打破华人画家油画拍卖记录。而徐悲鸿的名作《愚公移山》由北京翰海公司拍卖,以人民币3300万元成功易主。在这之后,常玉的《青花盆与菊》的价格被抬到了5,330万港元,刷新了常玉作品拍卖价格的纪录。因此有人说,徐悲鸿和常玉这两位绘画大家生前是情敌,身后还在继续交锋。

常玉留法勤工俭学时到巴黎,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而是在咖啡馆里画画。常玉一生大起大落,从花花公子瞬间变为流浪者,他在艺术上坚持“我行我素,不媚世俗”的理念,1966年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

人物评价

世界级的绘画大家,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

个人生活

常玉在巴黎死得凄惨,一生追求精神自由

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徐悲鸿尽人皆知,常玉别说在百姓当中,既便是在业内,也很少为人所知。常玉1901年(另说1900年)生于四川南充,他少时家境富殷。1919年(另说1920年,也有说1921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到达巴黎。他与徐悲鸿、林凤眠熟稔,常玉的艺术观点却与他们不同,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走着另外一条绘画道路—从画坛、画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国现代绘画的脉络,以此为基调从事艺术创作,并坚持此理念一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常玉四川南充家中的兄长去世,他的经济状况也急转直下,始料不及的变故,使常玉从花花公子瞬间变得一贫如洗,生活很是艰辛。他曾经做过陶器,也干过以商补艺的生计,还曾在巴黎和柏林从事过宣传体育事业的活动,但都没有多大的收效。1938年欧战即起,常玉的经济状况如雪上加霜,他还继续定期地举办展览。三十年代他曾参加过法国秋季沙龙、法国独立沙龙,特别是在欧洲地位很高的法国杜勒里沙龙(SalondesTuileries),常玉在巴黎有了不小的影响。据巴黎的老华侨讲,常玉那时本该已经成名了,但常玉最终未能真成名。

四十年代末,常玉曾在纽约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他的作品未能卖出去,他又回到巴黎,继续忘我的从事艺术创作。常玉的作品后又被入选法国独立沙龙,但反映平平。常玉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也越来越孤独。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们发现常玉已经死去,因煤气泄漏死在他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工作室里。常玉默默无闻、不被赏识的在巴黎终其一生。

常玉的动物作品,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心路历程

从裸体到风景,常玉的心路历程

常玉在巴黎一边艰难地维持着生计,一边坚持不懈的继续从事绘画创作。从常玉的绘画风格来看,他始终没有改变个人的创作理念。常玉的早期绘画作品多重于裸体创作,表现形式有油画,有水彩,有水墨,也有炭笔,总体以白色和粉色为主调。他的绘画笔调洒脱,行笔畅逸,使人能感觉到常玉在遵循中国传统技法的同时,又在努力试图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而倾力探索。评论家王进玉认为,常玉在绘画上具有的时尚意识与先锋精神是有目共睹的,与同为革新派的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绘画有所不同,他选择了具有个体化、抽象性的艺术表达,并将简练流畅的绘画风格体现于裸体题材创作上。

常玉的女人体作品一反常人裸体画的表现角度,他以裸女的整个身体轮廓表现他心内的风景。常玉笔下的纤细裸女不多,大都是丰满肥硕的女子。即便是亭亭玉立、玉体冰肌的女人体也都是脂润肌满,风韵张扬。他绘画中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风景动物作品

常玉的风景动物作品,创意和意境也很特别:画中多表现苍茫大地,古道绵绵,或黄沙漫道,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画中在无边的空旷辽远的苍穹中,只有那小小如沧海一粟孤单的动物,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它们要往哪里?它们心在何方?乡关何处?使观者无不感到这位异乡游子晚年的孤独和凄楚。

常玉一生都极为坎坷,他画的画根本就卖不出去,为了艺术理想,他又不去按世俗的观点而创作,以致他在蒙巴那斯的家中被煤气熏死的时候,仍然是一贫如洗。常玉虽然不为国内人所熟知,但他在台湾,在法国以及欧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赏识。常玉是中国的莫迪利阿尼式的人物,生前潦倒而死后荣光。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常玉本想去台湾办个展,几十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前运抵台湾,但是因为签证时护照问题未能成行。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常玉的许多代表性作品都被留在了宝岛,成为当代人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心路历程的重要凭证。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人物影响

使用权

八十年代,台湾的不少画商因为常玉的遗作而暴富,一些有良知的人士还专门到巴黎,在很不容易的条件下,找到常玉所住楼房下的中国餐馆的打工者,这些人都已年过花甲。画商听过他们的叙述,终于在巴黎的一个贫民墓地里找到草草埋葬的常玉坟墓。我听朋友说,就在画商去的那一年,也正是常玉的尸骨马上就要被墓地所有者清除掉的时候。巴黎的墓地有年限限制,常玉死后朋友凑钱给他所买墓地的年限,也恰恰就到这一年。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台湾画商此时到了巴黎,出资为常玉的墓地又买下了二十年的使用权,一生孤苦潦倒的常玉也因此能暂时的瞑目一段时间了。

欧洲的影响

常玉1966年在巴黎去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于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八十年代以后单张的售价已涨至数万法郎。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在常玉去世后举办了两次他的作品个展,影响逐步扩大。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使常玉在欧洲的影响更加宽阔、深远。

悲剧人物

常玉是中国早期旅法画家流亡在域外的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是中国式的莫迪利阿尼,他同时又是一个为自己艺术信仰而自由创作、成就斐然的绘画大家。时光荏苒,珠玉蒙尘,吾辈拂拭有责,赋珠宝于重辉,常玉是一颗不可湮没的东方明珠。

常玉的背式女人体特点独具,画中的女人有的独眼视人,若有所思,有的欲言又止,眉宇间还夹杂着冷眼相观、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作品女人体的青丝发髻最为招眼,体态含羞带怨,颇有作者“不可向人语,独自暗神伤”的自怜情态。

有谁知道国画大师陆柳非的详细情况

1864年1月1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名纯芝,字渭清,又字兰亭。1870年,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1889年改名璜,字频生,别号白石山人,又号寄园。1889年,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1890年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1891年向胡沁园、陈少蕃学习诗文书画。1893年,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子荃、胡立三等7人 齐白石龙山七子图 [6] 组织了龙山诗社。因年龄最长被推为会长,时常相聚作诗,人称“龙山七子”。与此同时,他跟胡自倬等学书法,以何绍基一体为主,兼写钟鼎篆隶。同年刊第一套印谱《寄园印存》,印学丁敬、黄易,规矩精密,可以乱真。1896年又始学篆刻,以丁龙泓、黄小松两家刀法入手改学赵之谦体。1899年,经张仲飏介绍拜湘潭著名诗人王湘绮、王闿运为师学习诗文。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1900年,齐白石用卖画得来的钱,典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盖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1919年避乱北上,1920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等相过从。五出五归 1902年,齐白石结束了过去只图“奉养老亲,抚育妻子”,“不作远游之想”的日子,开始“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1902年10月,应同乡夏午诒之约,到西安,一路画山水,其中《洞庭看日图》、《灞桥风雪图》纳入《借山吟馆图卷》。在西安3个月,又与夏午诒同赴北京,途中游历了华阴、弘农涧。在西安识著名诗人、陕西臬台樊樊山,愿意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愿为他捐个县丞,都被他谢绝了。1903年春,齐白石从西安到北京,结识曾熙、李瑞荃等,期间夏午诒拟向慈禧太后推荐齐白石做内廷供奉,坚辞之。夏天,从北京过上海,回湖南,此为“五出五归”的第一次远游。1903年春夏之交,经天津、上海、汉口返家。1904年,随王闿运赴江西,游庐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王闿运为其作序。1905年7月,广西提学使汪颂年约他游桂林,与蔡锷、黄兴相识。1906年春赴广东钦州,住同乡郭葆生家,将郭葆生收藏的徐渭、朱耷、金农等人的真迹都临摹一遍,是年秋回湘潭,以教画薪金购置旧屋并数十亩水田。1907年应郭葆生之约再赴广东钦州,教郭夫人画并为郭代笔。先后游肇庆、端溪、东兴,作《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年底回湘潭。1908年,诗友罗醒吾邀他到广州,仍以卖画刻印为生。罗醒吾为同盟会革命者,齐白石曾为他传递秘密文件。当年秋返家,冬末再赴广州、钦州,至翌年夏经香港、上海、苏州、南京返家。7年的远游,使齐白石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视觉世界和内心世界,看到了很多传统名画,结识了许多名士和艺术家。1909年,齐白石在广州过春节,后去钦州。初夏赴上海,以卖画为生。夏秋之间,游苏州。往南京拜访李梅庵,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结束“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画法转变 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图册(24张) 他渐由工笔转向大写意,书法亦由写何绍基转而临《爨龙颜碑》,刻印亦由学丁龙泓、黄小松转仿赵之谦了。如他在自述中所总结的,远游成为他“改变作风的一个大枢纽”。1910年,齐白石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共计5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直至1916年,一直住在家里,想安心过日子、卖画。但连年兵乱,齐白石便应樊樊山之约到了北京,以卖画为生。1917年6月,齐白石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期间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诒、郭葆生等往来甚密。并结识陈师曾、凌文渊、王梦白、陈半丁、姚茫父、林纾、林风眠、贺履之、胡佩衡等北京画家相交。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当时齐白石的画近于朱耷冷逸的一路,不被北京人所欢迎,陈师曾劝他自出新意,于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1919年,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1922年,陈师曾赴日本,携齐白石作品展览出售,此乃首次将齐白石介绍到国外,展出的齐白石画作全部以高价售出。1923年,陈师曾在南京病逝,数次题诗痛悼好友。1925年春,齐白石大病,人事不知七昼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画、刻印。梅兰芳正式拜师学画。1926年,齐白石母亲、父亲相继去世。两度停止作画、刻印。1927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请齐白石任中国画教授。1928年,印行《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1932年因答谢诸名家为《白石诗草》题词,连续画了《莲池讲学图》、《江山万里楼图》、《明灯夜雨楼图》、《辽东吟馆谈诗图》等,都为经意之作。1933年《白石诗草》一书印成,书中选的都是《借山吟馆诗草》所不曾选入的诗作。截至1933年,已3次拓印谱。1934年后,自称“三百石印富翁”。1936年游四川重庆、内江、成都、青城、峨眉,并与神交多年而未曾见面的黄宾虹、金松岑等相见。定居北京 周恩来会见齐白石 [7] 来到北京后的齐白石,以画花卉草虫著称,较少作山水。但凡作则反复措意,不落前人窠臼。1937年,齐白石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是年7月,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心情悲愤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家居,轻易不见客。1938年,画《超览楼禊集图》。1939年,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1940年农历正月,妻陈君春去世,撰《祭陈夫人》文。1944年1月,继室胡宝珠病故。6月,拒绝北平艺专配给用煤。齐白石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这一年他写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愤的诗。如《题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题群鼠图》:“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灺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1945年3月,书《自挽联》:“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1946年,抗战结束,复又在琉璃厂挂润格,恢复卖画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办画展,200多张画全部卖出,带回一捆捆“法币”,如同废纸,买不到10袋面粉。1949年1月,北平解放。参加周恩来总理招待宴会,为毛泽东刻石印两方。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0年,齐白石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4月间,曾和毛泽东共进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岁时所作的《鹰》和篆书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送毛泽东。参加北京市“抗美援朝书画义卖展览会”。冬,为《人民日报》画《和平鸽》。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卖画展画作10余幅。1952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为北京亚太地区和平大会创作丈二巨幅《百花与和平鸽》,向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献礼,并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同年,多次创作题为《和平胜利》、《和平万岁》的作品。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艺术界200余人参加“齐白石93岁生日庆祝会”,周恩来出席了晚间的庆祝宴会,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徐悲鸿逝世,齐白石继徐悲鸿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为老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同年,齐白石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并被推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1954年,在北京举办齐白石绘画展,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奖。与陈半丁、等14位画家集体创作巨幅《和平颂》,献给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一九五五年度国际和平奖金,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参加了授奖仪式。 [8] 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在9月16日,逝世于北京

陆抑非

编辑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并曾任浙江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顾问。

目 录

人物简介

1人物年表

2艺术成就

人物简介

陆抑非,名羽中,字抑非,别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江苏常熟人 。早年就读于苏州桃花坞中学,後因病辍学,从李西山习花鸟画。1931年初,由朱屺瞻介绍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助教,先后达十五年,并兼任于新华艺专、苏州美专。1937年在沪举行个人画展,此间得览内兄孙伯渊收藏的古名画,并在张大千指教下进行临摹。後拜吴湖帆为师,又三次参加“梅景书屋”画展 。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六十年代初应潘天寿院长之聘,受聘为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画院、浙江画院画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作品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寿桃图》等。著有《非翁画语录》。[1]

另:《八卦楼记》(新)

当代著名辞赋家金学孟游历周村时所作。

1人物年表

1908年3月31日

(星期二 农历 一九零八年二月二十九 戊申 猴)

生于江苏常熟前辛巷,名翀,字一飞。

1913年——1923年

在家乡常熟读小学、初中。

1921年

从师李西山。

1923年9月——1925年7月

入苏州桃坞中学读高中。

1925年夏——1928年

未入高三,高二升高三暑假时因咯血辍学。养病于常熟虞山三峰寺。

1919年——1931年

陆抑非

陆抑非(2张)

从师陈迦 。

1930年

随父母从常熟到上海。

1932年——1947年

由朱屺瞻介绍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花鸟教授,前后十五年。

1933年——1934年

由马万里介绍兼任上海省立上海中学(海潮寺)花鸟选科教授一年。

1933年

于上海四泾路利利公司开“陆一飞画展”

1934年——1936年

兼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花鸟教授,抗战时停办。

1934年

陆一飞与孙淑渊喜结良缘。

1934年——1937年

出版《陆一飞花鸟画集》《陈迦盦、陆一飞合集》《陆一飞画集(山水花鸟)》。

1935年——1937年

在上海寓所办飞声国画函授学校,因抗战停办。

1937年6月

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个人画展。

1937年下半年

拜师吴湖帆,入“梅景书屋”。由吴湖帆老师将“一飞”改成“抑非”,从此以“抑非”字行。

1940年、1941年、 1942年

在上海共三次开“梅景书屋师生画展”,为十人参加者之一。

1943年3月5日

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展出。参展者陆抑非、王季迁、朱梅邨、徐邦达、俞子才等共二十四人。

梅景书屋众弟子为祝贺吴湖帆五十岁生日及宣扬其艺术建树而精心编撰的《梅景画笈》出版。

1944年7月13日

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梅景书屋同门书画展,吴湖帆、王季迁、朱梅邨、陆抑非、徐邦达、俞子才等三十四人作品参展。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梅景书屋师生父子第一届书画展全集》出版。作品二十二幅。其中有陆抑非书画作品。

在抗战八年期间,在上海法租界住所(萨坡赛路207号,现为淡水路219号)应社会各界之请,绘制了大量的花卉草虫扇面,同时有不少大幅花鸟画问世。

1946年——1949年

在上海外国人家中分班教授花鸟画三年,每星期六个下午(用英语讲课示范〕。

1947年4月

国民政府上海教育局发起组织上海市美术馆筹备处,并提请第七十一次市政会议讨论通过。施南池任筹备处主任;吴待秋、吴湖帆、汪亚尘、沈尹默、张大千、张道藩等任指导委员;姜丹书、马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5张)

公愚、张书旂、陈秋草、贺天健、郑午昌、谢海燕等任设计委员;王个簃、方介堪、白蕉、江寒汀、朱屺瞻、吴子深、徐邦达、唐云、陆抑非、应野平、谢稚柳、钱镜塘等任征集委员;俞剑华、郑逸梅、丰子恺等任编辑委员。

在上海美专任教,历十五年之久,于1947年结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6月5日

陆抑非慈母周福骈病逝于沪上家中,享年六十三岁。

1950年——1951年

任苏州美术专科沪校花鸟教授。是时,兼画连环画谋生。

1952年——1954年

解放后,教留在上海的外籍学生和华侨子女花鸟画。

1952年——1955年

与张守成、俞子才、吴少云等人画教学用科学挂图。

1954年

创作工笔重彩《花好月圆》年画,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续再版至1964年,共计一百余万份。文革后又再版一百万份。

1954年——1956年

入上海国画合作社画檀香扇一年余。

1956年——1959年

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1957年

定期赴上海中国画院创作并示范作品,带领一批青年画师入门。

1958年——1959年

兼任画院附设市办艺术中专花鸟课授课一年余。

1958年

创作《春到农村》四尺大横幅,在国内外二十余种杂志上刊登,《美术》杂志1959年2月号以彩色封面刊出。原作在多次展出后遗失,一九五九年画的复制品已被沈阳博物馆收藏。

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合作“秋柳金鱼图”。

1959年——1997年

受潘天寿院长之聘来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国画系花鸟教席,“文革”之后曾先后带过两届花鸟画研究生( 1978年一1980年带马其宽、徐家昌、何水法、闵学林、陈穆之,1986年一1989年带张伟民)。

1962年1月15日

陆抑非先父陆章甫病逝于杭州,享年七十八岁。安葬于南山公墓。

由陆抑非推荐,潘天寿一再要求下,上海中国画院同意陆俨少赴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执教。

1963年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新成立的“书法刻印”科兼授有关课程。创作《白掠鸟》《梨花锦带鸟》。

1964年10月17日

创作《喜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创作《亭亭玉立苍波上》六尺整张大横幅。

参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画谱》编绘,共一百余幅(花卉草虫均由陆抑非绘制,翎毛由江寒汀绘制,蔬果由张大壮绘制,竹石松柏桐柳由唐云绘制,来楚生、张守成等人略有参加。文章由邵洛羊主笔)。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70年代

创作《赤城霞》《绣眼腊梅》。

1973年

创作《龙吐珠》。

1974年

创作《一捻红》。

1976年

创作《一池春水》《九节兰》。

1977年

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恢复中国画系,本科恢复招生(四年制)。创作《到处莺歌燕舞,迎来一片春光》。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78年夏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潘韵合展,随后在杭州湖滨“杭州书画社”举行个人画展。创作《白孔雀》等。

创作《青春处处争飞跃》四尺立幅《此画由中国新闻代表团于1979年11月 20日访日时,赠给日本大平首相)

1979年秋

患胃癌手术切除,术后由张慕槎题号“苏叟”。

1980年

西泠印社出版《陆抑非花鸟画辑》。

1980年10月

应文化部之邀赴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并参加北京荣宝斋成立三十周年笔会。

1980年12月

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陆抑非花鸟画观摩”展览(12月11日至12月20日)

1981年8月

参加上海展览馆展出的“吴湖帆梅景书屋师生画展”。

1982年

创作《鲚鱼肥苜蓿出》等。

1983年

在《新美术》杂志上发表《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一文。

1984年春

于上海市美术馆开“陆抑非书画展览”(3月12日至3月24日)后转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继续展览(5月5日至5月18曰),有一百余幅字画展出。

1984年秋

右腹股沟斜疝开刀。愈后仍挥毫不辍。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84年

参加西泠印社八十周年大庆学术研讨会。

1985年

创作丈二匹《清奇古怪》,并创作《四鳃鲈》等。

1986年2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花鸟画辑》。

1986年夏

右腿股骨颈骨折开刀。

1986年10月

受常熟市人民政府之聘,任常熟市书画院名誉院长。

1987年5月

在苏州博物馆举办“陆抑非、朱海邨等六人画展”。

1987年10月

为美国妇女短训班上课。

1988年3月10日

会见日本访华团,写“龙飞凤舞”四尺立幅赠予日方。

1988年5月

在《西泠艺报》第三十六期上发表《非翁画语录》。

1988年6月29日

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中国画短训班学员讲课。

1988年8月9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任命陆抑非为西泠书画院副院长。

1988年8月

于家乡常熟开“陆抑非、朱颖人花鸟画展”。

1989年8月底

在上海朵云轩举办陆抑非暨陆友兰、沈雪生书画展。

1990年9月27日

参加在杭州湖天一碧举行的“浙江旅台书画家作品展”开幕式。

1990年11月

创作巨幅横披《八卦楼记》(890cmX96cm)书法。

1991年6月

于杭州西泠书画院开“陆抑非书画展”,展示九十余幅书画,是以册页为主的小品。

1992年1月

被西泠印社聘为西泠印社顾问。

1992年5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行草长卷》字帖,书元曲十二首。

陆抑非画作

陆抑非画作(2张)

1992年12月

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教学画稿》,集一百九十八幅画稿。

创作《富贵寿考》,用没骨法绘牡丹及寿带。

1993年8月

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抑非》大型画册。

1994年4月

北京荣宝斋出版“《荣宝斋画谱》(九十九)陆抑非绘花鸟部分”

1994年9月14日

参加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诞辰一百五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在主席台上就座。

1995年9月

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陆抑非书画展暨陆公望习作展”。

1995年10月

为庆祝西泠书画院建院十五周年,由陆抑非先生主持,十余位画师共同创作《群芳争艳》丈二匹巨幅作品。

1996年1月30日

陆抑非夫人孙淑渊在浙二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

1997年6月

苏州古吴轩出版《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

1997年6月24日

陆抑非病逝于浙二医院,终年九十岁。

2艺术成就

代表作有《花好月圆》《春到农村》《秋葵》《一池春水》《白掠鸟》《龙吐珠》

柳抑非书画作品

柳抑非书画作品(40张)

《九节兰》《白孔雀》等。先后在上海、杭州、苏州、常熟等地举办过十余次大型书画展。不少精品被北京、上海、常熟、杭州、沈阳及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花鸟画谱》《陆抑非花鸟画辑》《陆抑非教学画稿》《陆抑非行草长卷》《陆抑非》大型画册、《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荣宝斋画谱·陆抑非花鸟专集》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陆抑非花鸟画示范作品》《非翁画语录》《从獭祭而成到信手拈来》《纪念盖老话三通》等画集、著作、论文。

相关内容

跨省二手车全国推广(二手车...
是机动车辆可以异地进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机动车辆一经注册之后,可以...
2024-06-03 04:53:37
众泰汽车质量(众泰车质量到...
众泰车质量良好。众泰汽车是中国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产品在市场上...
2024-06-03 04:18:1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
在10月27日开幕的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上,由工业...
2024-06-03 04:03:50
哈尔滨10路花卉大市场(哈...
哈尔滨花卉大市场营业时间是8:30-16:30,哈尔滨花卉大市场位...
2024-06-03 04:01:39
查询二手车出口数据(二手车...
0.5%。根据嘎达律师网查询得知,二手车出口退税率0.5%。《关于...
2024-06-03 02:45:03
济南博汇二手车(2017山...
2017年度山东省100强企业名单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总收入(亿元...
2024-06-03 0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