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权(令人生厌,和珅把持教育和考试权时是怎么操作的)
创始人
2024-01-11 15:40:32
0

乾隆晚年和珅擅权,所涉及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除了人事、财政等重大领域外,和珅还插手控制国家的教育和考试的权力。他先后担任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起居注官、殿试读卷官、武举廷试发策等职务。他利用这一便利,控制了部分官吏的铨选权。

官书记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顺天乡试时,参加考试的山西举人薛熙载,试卷虽?文理尚无大疵,惟诗句粗率?,即被和珅奏请除名,理由是?薛熙载复试与中卷不符,难保无代倩情弊?。

和珅倒台后的嘉庆六年,薛熙载在北京郊区栏驾哭诉冤屈,嘉庆命其补试诗词,考试结果是?诗句较前稍胜?,嘉庆帝颇为同情,说:?薛熙载斥革本非皇考之意,和珅办理此事实属从刻?,因而加恩赏还举人,此案得以平反。

乾隆六十年会试,左都御史窦光鼐任主考官。发榜时人们发现,第一、第二名竟然是浙江举人王以铻、王以衔兄弟俩,和珅认为窦光鼐任浙江学政多年,于是怂恿乾隆帝派纪晓岚与自己一起复试,并借机?兴大狱以倾窦,复试日,使卫士环列稽察之?。

复查的结果是,王以铻以试卷?疵累甚多?除名,王以衔参加殿试。后来,在进呈皇帝御览的十本殿试卷子中,拆封后王以衔仍然是第一名。大家都很奇怪,乾隆也感到惊奇,和珅与诸大臣瞠目相视,因奏曰: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亦并无私弊,如有失当,何妨易置?

乾隆皇帝则说:若此则彼兄弟联名,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所能测也,何以易置!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遂拍板定案,窦光鼐等人也因此免除了革职或交部议处的厄运。

据说和珅由于经常主持会试和殿试,因而特别熟悉乾隆皇帝出题的习惯,往往一押便准。有一年顺天乡试,乾隆帝要自己出题,他先让内阁呈进四书一部,出题后发还内阁。和珅于是探问乾隆帝出题时的情形,内监说:皇上批阅《论语》第一本将尽时,欣然微笑,振笔直书矣。和珅沉思良久,便知其题目,于是密通门生,考中者甚多。

在和珅当国时,著名学者孙星衍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考中进士,任编修。但此人性耿介,不随波逐流,不喜欢巴结权贵。当时许多新科进士多拜在和珅门下,而孙星衍从不与和珅往来。因此,和珅素很孙星衍,有机会就陷害他。

有一次,孙星衍散馆考试,用了《史记?鲁世家》中?匑匑如畏然?等章句。和珅看到后,不认识该字,反倒认为是孙星衍写了错别字,严加指责,并把他?抑置二等,以部员(主事)改用?。此时的和珅正兼管翰林院,他曾几次邀请孙星衍面谈,但均被拒绝,并说:?天子命何官不可为,某男子不受人惠也。?和珅对此非常生气,借此机会又把孙降为刑部直隶司主事。

另据沈祥年《借巢笔记》记载,沈的祖父在丁未科会试时,也曾列入殿试前十,和珅曾派人邀他到家中一叙,而沈竟不前往,惹恼了和珅,被取消了殿试名次。由此不难看出和珅在管理文化事务中也是独断专行,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的霸道作风。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皇帝下令以江南儒生蒋衡所进自己整理过的《十三经》勒石于太学,并命和珅、王杰为总裁,以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随同校勘。

这次刻石后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就是主要负责人彭元瑞的贡献获得了乾隆帝的肯定,并给予了缎匹、笔墨的奖励,同为负责人的和珅因为没有做具体工作,自然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和珅很不满意,就以?非天子不考文?为由攻击彭元瑞,但没有获得乾隆帝认同。

和珅仍不甘心,随即派人将彭元瑞所改古字全部挖去,以此来发泄对待彭元瑞的不满。由此也可见,和珅在管理文化事业的过程中是如何专横跋扈的。

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第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奴,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题的“民族国家”,这里体现了其缺陷就是具有大汉族主义色彩,而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任务。第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三,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革命纲领,解决的主要是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

你的五权共和是说孙中山的五权宪说吧,内容是对的,也就是说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检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初高中的历史书上也提到过,只是以前教材没有介绍很详细吧!

(我在自考书,法律专业,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看到的,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