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欧元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力中国市场)
创始人
2024-01-04 08:37:08
0

据德国媒体Automobilwoche报道,德国高端品牌奥迪正在与其长期合作伙伴一汽集团进行谈判,双方或在中国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使用PPE平台生产电动汽车。

奥迪公司发言人拒绝对此报道置评。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合资双方在电动化方面有强烈的合作愿望。

实际上,奥迪在电动化方面有长远的规划。2018年车企正式发布旗下纯电动SUV——奥迪e-tron?quattro时,就公布了部分新能源车型的规划:2025年之前将会推出12款纯电动车型,车型级别覆盖紧凑级车至中大型车。

我们从今年的北京车展上也能看出端倪。9月26日,奥迪携10多款重磅车型高调亮相,其中,中国、亚洲乃至全球首发车型多达7款,充分显示了奥迪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Markus?Duesmann)强调:"中国作为未来技术的先驱,在诸多关键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市场对我们至关重要,并把它当作重中之重。"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Werner?Eichhorn)也表示:"奥迪与一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最强合作伙伴,我们将携手再创一个'黄金十年'。"

其中,以奥迪e-tron国产版为代表的一系列纯电动车型,让外界再度看到了奥迪转型电动化的决心和实力。目前,奥迪在售纯电动车型已经有?奥迪Q2L?e-tron、奥迪A6L?e-tron以及其首款电动车型奥迪e-tron三款,这几款车型上市后,都在终端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而随着车展上发布的一系列e-tron车型的入市,不仅帮助奥迪实现纯电产品阵容的进一步壮大,还将为品牌加速"新四化"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官方透露,到2025年,奥迪品牌将在全球市场推出30款电动车,其中20款为纯电车型,10款为插电混动车型,计划使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总销量的40%,将覆盖从紧凑级到豪华级车型的所有相关细分市场。

为此,奥迪计划到2023年底,预先投入400亿欧元用于固定资产、厂房设备以及研发投入等,其中约140亿欧元将投入电动出行、数字化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对于奥迪而言,e-tron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纯电动车型,也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纯电品牌,更是奥迪推动电动化战略的决心和技术发展方向。

而本次传闻将与一汽合作的PPE平台,为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高端纯电动车平台,该平台打造的车型将追求更加轻量化的车身和更高的车身刚度。

资料显示,PPE平台架构将用于打造纯电动中型车,涵盖轿跑、旅行、SUV等多种车型,定位纯电动高性能平台,该平台由奥迪与保时捷联合研发。大众汽车集团官方曾介绍称PPE平台与现有的MEB平台在技术上"大致相仿",但其支持四轮转向、矢量扭矩和空气悬架,产线产品尺寸上将比基于MLB平台打造的新能源车型短,不过由于动力单元布局方式不同,新车反而将拥有更多的内部空间。据了解,未来基于PPE平台打造的奥迪车型将配备与保时捷Taycan相同的800V电气系统,最高支持350kW的充电功率,其续航里程最高可达483km。

此外,消息人士指出,PPE电动汽车平台暂时不会与上汽合作,奥迪与上汽继续围绕MEB电动汽车平台展开合作。显然,奥迪还是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联手占领国内市场,而一汽显然也希望跟奥迪加大合作力度。

今年3月,深耕中国市场32年的一汽-大众奥迪迎来了累计用户超过600万的高光时刻,作为在中国市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达成这一成就的豪华品牌,其成功历程值得深入研究。站在累计用户600万的高度上,一汽奥迪将从产品、技术、营销多维度焕新,与中国的新世代消费者共赴一场更具挑战性的未来之旅。而新能源产品亦是如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对话冯思翰:大众要打造新能源第一品牌

日前,奥迪官方发布了2019年的全球销量数据。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但奥迪仍在2019年取得了出色的业绩表现,全年销量达到1,845,550辆,同比增长1.8%。其中,奥迪在其三大核心市场的销量均超过2018年。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奥迪2019年销量为690,083辆,同比增长4.1%,再次创下新的纪录。

中国市场表现再创新纪录

“经历了上半年的销量起伏后,我们在下半年成功追击,”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贺熙曼(Hildegard?Wortmann)表示,“在2019年,我们成功展现了品牌和全新车型的市场潜力。尽管2020年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但我们已经明确了进一步增长的方向。”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市场和销售董事贺熙曼(Hildegard?Wortmann)

在中国市场,奥迪2019年销量超过去年,达到690,083辆,同比增长4.1%。奥迪12月销量再创新纪录,达71,487辆,同比增长9.0%。一方面,本土化生产的高端车型奥迪A4L(销量为168,189辆,同比增长?3.0%)和奥迪Q5L(销量为139,297辆,同比增长?17.0%)的销量在2019年全年实现正增长。另一方面,奥迪高端旗舰车型奥迪A8L的突出市场表现也对全年销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其销量为12,451辆,同比增长21.6%。奥迪Q2L?e-tron是首款本土化生产的电动车型,在2019年第四季度为奥迪在华车型的电动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奥迪e-tron也将于2020年底开始进行本土化生产。

在美国市场,奥迪于2019年全年销量为224,111辆,同比增长0.4%。纵观全年,助力销量增长的仍然是新款的全尺寸车型。其中奥迪A6?销量为17,807辆,同比增长68.6%;奥迪A7销量为4,955辆,同比?增长?28.6%;奥迪A8?销量为2,963辆,同比增长85.3%。2019年,奥迪Q8全球三分之一的销量都来自美国。

受众多政治与经济不确定因素、车型更新换代、全球轻型车测试规程(WLTP)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奥迪2019年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受到不利影响。2019年,奥迪所有车型在欧洲本土市场的销量约为769,650辆,同比增长3.5%。受2018年的销量基数影响,2019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取得显著增长。全新奥迪Q3助推了销量的增长,销量达到93,900辆,同比增长55.5%。奥迪e-tron深受欧洲客户的青睐,销量约为19,550辆,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销量来自挪威。在德国市场,奥迪2019年销量为271,613辆车,同比增长4.3%。

转型决心“始终如一”

在2019年5月举行的第130届年度股东大会上,奥迪正式对外界宣布了战略重组计划。现阶段,奥迪正积极推进战略转型,致力于长期大幅提升企业价值。未来品牌将专注于与消费者有关的创新,进一步改善商业盈利模式,实现与大众汽车集团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增效。此举也透露出奥迪对于转型的决心“始终如一”。而发展电动化,则是奥迪表现“始终如一”的最佳体现。

从首款纯电动车型e-tron于2018年在美国首发亮相开始,奥迪便正式开启了电动化的转型之路。未来5年,奥迪将向市场投放30余款电动化车型,其中20款将是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奥迪电动以及混合动力车型销量预计将占据其全球总销量的40%左右。为加速推进电动出行进程,奥迪正在与保时捷合作开发PPE高端电动化平台,并与大众汽车集团合作开发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跨品牌的电动化平台高度利用集团内部协同效应,将在未来充分发挥平台化优势。

此外,奥迪以中国为主导的研发体系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自2018年启动“奥迪中国2.0”战略后,奥迪已确定了将包括自动驾驶,电池研发以及互联功能研发在内的五个重点项目放在中国实施。也可以说,目前中国已经在引领整个奥迪研发的发展。

目前,奥迪中国先后在北京及无锡两地获得了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在2019年12月,奥迪中国研发团队在延崇高速公路上进行了L4级自动驾驶以及基于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V2X)的车路协同演示,并成为首个在国内实际高速公路场景进行相关联合演示的车企。

根据此前规划,到2023年奥迪的总支出将在400亿欧元左右,其中约140亿欧元的资金用于新能源、数字化与自动驾驶方面的建设。作为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也作为奥迪未来战略研发投入的重点区域,奥迪汽车股份公司财务、合规、中国业务董事宋寅哲(Alexander?Seitz)曾对汽车头条APP表示,中国市场在这个价值140亿欧元的战略规划中分摊到三分之一的份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随着ID.4量产版车型的首发亮相,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动“攻势”,正式拉开了帷幕。“改变玩法”、“颠覆市场”、“成为新能源首选品牌”……大众中国CEO冯思翰在发布会上表述的这些话,代表着大众对ID.系列车型寄予了极高期待。

中国燃油车市场的巨无霸,如何实现新能源的华丽转身?11月4日,冯思翰接受了汽车之家访谈,依旧金句频出:“大众不希望走流量明星爆红暴跌的路线,在新能源领域还是要稳打稳扎”。最关键的目标,则直指“2024、2025年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品牌”。

MEB平台建立强大体系竞争力

此前大众已在国内市场投放朗逸纯电、宝来纯电等车型,但油改电的产品只能算是试水之作,直到首款基于全新MEB电动化平台的ID.4揭幕,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雄心才真正显现。

当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端是特斯拉、蔚来等高端车型风头正劲,另一端是五菱宏光MINI?EV等经济产品走俏,15-25万元之间的主流市场反而水花不大。大众显然要看准时机,改变格局。

在冯思翰看来,过去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主要是由政府市场补贴所驱动,补贴退坡后市场也发生相应变化。大众的路线是做好产品和服务本身,不依赖于补贴,真正建立起消费者对大众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传统汽车市场不同的是,新能源领域不是争夺其他对手的市场份额,而是共同拉动整体市场的发展,从而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

这段话看起来颇为官方,其实自有深意。“不依赖于补贴”,意味着大众对于电动车成本和性能要有极高的平衡把控能力,到2023年像“下饺子”一样推出8款ID.车型,在供给端尽力激活市场。大众在成本和新车开发效率上的两手抓,MEB平台就是其中的关键王牌。

作为大众为专门纯电动车型开发的模块化平台,MEB平台采用全新三电系统布局,带来更好的能效和空间表现。另外在软件架构方面,采用了类似智能手机的“硬件-系统平台-各应用”方案层级结构,开发大众自己的vw.OS基础软件,并支持第三方软件集成与开发,以及大规模数据交互,使得集成效率更高、应用功能更丰富。

欧洲市场投放的首款MEB平台产品两厢车ID.3,9月开启批量交付就冲入了全球榜单前五。中国市场首先投放的是更符合用户喜爱的SUV车型ID.4,将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同时投产,分别命名为ID.4?CROZZ和光荷ID.4?X,NEDC续航达550km,这也是大众以往推出新能源车型中续航最高的产品,补贴后价格在25万元以内,预计明年春节开启交付。(点击查看ID.4?CROZZ和光荷ID.4?X产品解读)

对比同属纯电动紧凑型SUV的途岳新能源,续航315km售价19.48万元,ID.4明显拿出了诚意。如果和起步价25万元的Model?3比较,大众ID.4的续航高出约80km,另外也是不同定位,可见ID.4巧妙地占据了一个相对空白的竞争空间。加之MEB平台的电池组提供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电池,来获得更实惠的价格或者更长的续航能力。

『大众MEB平台』

冯思翰将ID.4的优势归结为几个方面,包括产品本身的性能、全新电子架构及创新技术应用、焕然一新的设计风格、对安全的巨大投入、完善的充电配套服务等。25万元的价格在他看来比很多市场中同价位的纯电动车性价比更高,并提供很好的服务和品质。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计算这个价格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任何政府补贴,确保未来的车型不依赖现有补贴政策,以此维持长期发展。以ID.4为例,和传统SUV包含的价格成本不同,电池是成本大项,规模经济效益不可能无限发挥;ID.车型还有着先进的电子架构,这种先进技术也会一定程度地增加成本。未来,我们在向用户交付一流质量和技术的同时,也能够在价格上越来越有竞争力。”

冲刺新能源第一品牌目标

2020年前三季度,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在华销量约3.4万辆,同比增长达40.7%。相比燃油车的规模还是杯水车薪。冯思翰认为,电动化不能一蹴而就,大众品牌会放眼长远,四至五年后再去看产能以及市场投放的情况。通过两家合资伙伴的安亭和佛山的工厂,可以实现年产60万辆,同时和江淮的合作也会增加产能。

谈及竞争对手,冯思翰表示,大众非常尊重中国本土品牌和新兴品牌,它们也在推出很好的产品。但部分品牌在推出一两款热门车型之后,可能会碰到一些瓶颈。因此,新能源汽车不能只看当下,还要把目光放长远。针对特斯拉、蔚来等“自上而下”的打法,大众依旧坚持主流品牌的定位,希望能够更好地走稳普适路线,让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上升。

可见,大众的电动化进攻,从来不会是单点突破,而是整个体系力的竞争,包括矩阵式的产品投放、成熟的供应链管理、完善的营销服务渠道等全方位能力。与此同时,大众也要建立新的品牌形象,ID系列是一个重要的展示窗口,设计语言更加年轻化。向着潮酷、流行的风格发展,一改老派的印象。同时不忘初心,能够把传统、经典传承下去。

『一汽-大众ID.4?CROZZ』

『上汽大众?光荷ID.4?X』

根据大众集团此前公布的“Planning?Round?68”,计划2020-2024年在混合动力、电动出行以及数字化领域投资600亿欧元。纯电动领域投资约330亿欧元,混合动力及数字化领域投资270亿欧元。产品方面,计划到2029年将推出75款纯电动车,近60款混合动力车,电动车销量将达2600万辆,混合动力车销量近600万辆;其中将有近2000万辆的电动汽车在MEB平台生产,近60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奥迪与保时捷合作开发的PPE豪华版纯电动平台。

如此大体量的投入和产销规划,注定了大众要打造新能源首选品牌的目标,而且要在短短几年内实现。“我们计划在2024到2025年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新能源汽车不仅包括电动汽车,也包括插电式混动车型。”

为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能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大众原有的销售途径和销售概念都会发生改变。例如德国从ID.3开始就已经改变了很多销售策略,比如在线服务、销售等都可以直接在网上来完成。大众在中国通过两位合资伙伴已经有了2000多家经销商网点,冯思翰透露,大众会同所有合资伙伴一同做好销售端的改革和转型。目前开展了专门的项目,用以培养ID.车型销售和技术方面的专家。未来,更多在线模式将被引入,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ID.4等新能源车型的销售和推广。

“在新能源市场中,大众汽车的确是属于新兴参与者,同时还有很多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入到这个版图中。流行趋势是来得很快,去得也很快的,我们不希望走爆红爆跌的道路,而是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稳扎稳打,走好自己的道路。”

写在最后:

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6年,在坐稳中国乘用车市场头把交椅的同时,也面临空前的挑战压力。特斯拉等新势力已经对传统汽车格局造成冲击,各大中国品牌及其他外资品牌也在步步紧逼。

但大众依然有自己的底气,MEB平台体系力已现,大量的车型覆盖、规模效应带来优异的成本管控、可靠的质量管理、广密的营销服务网点、全面覆盖的品牌知名度等都是大众的优势。ID.4也拿出了足够的性价比和诚意,看起来,“成为新能源首选品牌”的目标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文/汽车之家?杜俊仪)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