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新能源 融资历史(蜂巢新能源 融资历史)
创始人
2024-01-03 01:17:08
0

自从在去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高调亮相之后,长城 汽车 集团旗下的零部件板块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动作不断。继蜂巢易创发布了全新一代的2.0T涡轮增加发动机,九速双离合器变速箱、电驱动桥总成等全新产品之后。

日前,蜂巢旗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蜂巢能源,也正式发布了两款全新的前瞻性的无钴电芯,按照计划,蜂巢能源的首款量产化无钴电池将会为明年六月正式实现量产。

从蜂巢能源发布的信息来看,此次发布的两款无钴电芯容量分别为115Ah和226Ah。前者的外廓尺寸为33×220×101.6mm。能量密度为245Wh/kg,或575Wh/L。后者的外廓尺寸为575×21.5×118mm。能量密度为226Wh/kg,或590Wh/L。

从单纯的物理数据来看,这两款无钴电芯的的能量密度已经超过了传统的622型三元锂离子电池和811三元锂电池。而通过一系列的矩阵式组合之后,搭载这一技术的某款在研新能源动力车型,可以在有限的车身电池布局空间内,实现880公里的续航里程。结合此前蜂巢能源发布的叠片电池技术来看,这很有可能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蜂巢能源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这两款无钴电池可以被运用到目前绝大部分的纯电动车型平台上,并且得益于无钴化的设计架构,其还具备了出色的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在整车端可实现15年或120万公里的质保。最重要的是,这两款无钴电池已经不再是概念化的产品,它已经具备了量产化的基础。

从这几项基础性能来看,似乎,蜂巢能源此次发布的两款无钴电池,将会掀开纯电动动力车型的新的一页。没错,一直以来,制约着纯电动动力车型发展的短板,或者说,让新能源车产生续航里程焦虑,难以在市场范围内自发普及开来的短板,就是电池技术而电驱动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其实现在已经很成熟了。电池技术的短板也使得纯电动车的电驱动桥可以提供的更好的驾乘质感,被短接了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诸多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从最遥远的燃料电池,再到中长期的固态电池,再到现在的基于传统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的改进。都在围绕着动力电池的密度提升,加快充放电速度以及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在做着努力。

就眼下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无钴化或者少钴化,是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在现阶段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

原因很简单,钴,太贵了。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钴在地壳中的丰度仅为0.0025%,据此推算,全球陆地的钴储量大约为710万吨,而且这其中52%的钴,都集中在刚果(金)。而被挖出来的钴,又有50%都消耗在了锂电池上。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储量集中,最近几年里,钴矿的价格一路飙升。照这样下去,马上就要飙到电池企业不可接受的地步了。

再加上现在新能源动力车型在全球 汽车 产业内的蓬勃发展,以及个人电子消费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以后,钴矿,就要供不应求了。再要找钴矿石,怕是要到月球上去了。

所以,动力电池的无钴化技术转型,单纯的就是为了降成本。不过,不要认为降成本就一定是个贬义词,相反的,降成本的落地是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比如说,燃料电池技术就是因为早年间质子交换膜一定要用到铂,没错,就是结婚钻戒的那个铂,成本高昂才难以得到量产化的普及,一直到丰田找到了一种碳。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表。

从传统的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的发展来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动力车型开始使用了811三元锂离子电池,比如说广汽的Aion系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所谓的811电池,其实就是其正极材料中镍钴锰的含量,按照80%:10%:10%的比例构成的三元锂电池。

据此往前追溯,三元锂电池还被分为523、622等型号。目前,在新能源动力车型市场中占主流地位的型号,是622型。而特斯拉所采用的动力电池,则是镍钴铝的结构。

在三元锂电池的三种正极元素的构成里,镍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电池组能量密度的大小,但是,镍含量过高会导致三元锂离子电池组的稳定性变得很差。而锰和铝则是起到一个提高电池循环化学稳定性的作用,其中,镍钴锰的晶体结构又比镍钴铝的晶体结构稳定一些,不容易出现什么胀气或者是过度发热的情况。对,手机电池经常鼓包就是因为用的镍钴铝的晶体结构不稳定所致的。所以,现在的绝大部分新能源动力车型,都是用的镍钴锰的构型。

那么,钴在这其中是干什么的呢?这事还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介于镍和锰之间,用来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同时提供镍钴锰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又不能没有的角色,占掉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绝大部分成本。

作为一种全新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除了蜂巢能源之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传统的电池企业都在摸索动力电池的无钴化架构。在国际市场上,LG化学、松下等动力电池供应商也都在着手研究四元锂电池的架构,以尽量减少钴元素在电池中的使用量和依赖程度。

比亚迪早年间推出的磷酸铁锂电池,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无钴电池,在整个大趋势的推动作用下,比亚迪也在今年推出了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架构,进一步优化结构推出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大幅度的提升了其能量密度。而特斯拉也在不久前宣布,将会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基于磷酸铁锂技术打造而来的单芯电池。

从目前蜂巢能源所公布的NMY无钴电池的名称来看,它应该是采用了镍锰钇的材料,钇是一种稀土金属元素。虽然在地壳中的含量同样不高,但是40%的钇都集中分布在中国。

所以,这也是一种资源优势。而根据蜂巢能源的信息显示,全新的无钴电池也实现了高续航能力和安全性的提升,尤其是在安全性上,完全优于三元锂电池。

那么这样一来,蜂巢能源的这一波操作,可能真的要开创电动车的2.0时代了呢。

在刚刚开幕的第二十四届成都国际车展上,蜂巢能源宣布其开发的全球首款无钴电池包正式搭载长城欧拉首款SUV车型樱桃猫,实现量产装车。动力电池行业也由此进入了无钴时代。

务实研发 突破资源卡脖子难题

在发布会现场,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向与会者分享了公司关于无钴电池的研发初衷、主要历程、本次发布的产品性能特点及未来规划。

杨红新表示,动力电池无钴化一直是锂电行业备受关注的话题。业内皆知钴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全球探明的储量仅有710万吨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有机构预测在2026年后钴资源就将供应不足。近年来钴价已经多次上涨,持续推高的成本严重影响行业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国,中国已探明的钴储量仅为8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14%,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想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果没有解决钴资源的有效方案,就只能依赖进口,这也是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面临的最大的资源“卡脖子“难题。

事实上,为了解决钴资源不可持续的难题,全球的科学家们在锂电池去钴化的道路上已经探索了20余年。作为一家全方位创新的能源高科技企业,蜂巢能源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经费,1200余名研发人员,120名材料、电芯专家,历时数年深入研发,终于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难题,掌握了无钴电池的核心技术。

在无钴正极材料基础研发方面,蜂巢能源经过200余次中试调试,3000余次电性能验证,研制出世界首款无钴正极材料,成功获得69项中国专利和46项国际专利。

基于无钴材料的特点,蜂巢能源进行了全面的体系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高速叠片制造工艺,按照车规级AI智能制造标准,研发出世界首款真正意义的无钴绿色电池,并且顺利通过了150℃的热箱、140%SOC的过充等系列安全测试,还获得EC62660-3/GB T31486-2015/GB 38031-2020/ UL2580等多项权威认证。

量产装车 动力电池行业进入无钴时代

据介绍,本次量产装车的无钴电池包的总电量82.5KWh,系统能量密度170Wh/kg,采用标准平台化MEB模组,应用航空级隔热材料和轻量化设计,经过全面的性能测试和严苛的零部件安全测试,热失控等测试数据远超国家标准要求。搭载在紧凑级SUV车型樱桃猫上,常温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以上;性能强劲,5秒内可实现整车百公里加速;防水性能达到IP67;低温情况下,能量保持率高,加热速度快。

无钴电池包优异的性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实验验证,从2020年开始搭载欧拉样车路测,通过涉水实验、强化路试、整车充放电性能、急加速、减速电池性能、全车电池包绝缘检查等多项整车性能测试,累积测试里程80万公里,测试数据表现优异。

关于无钴电池的后续产品规划,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目前共规划四款量产产品,分别是无钴H 系列115Ah电芯,155Ah电芯,H Plus系列157Ah电芯,和无钴E系列115Ah电芯,覆盖全部车型超长里程。其中无钴H系列115A电芯和155Ah电芯能量密度为240Wh/kg,115Ah产品已经率先实现量产装车。

业内专家表示,蜂巢能源无钴电池量产装车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锂电企业在材料基础研发方面取得了创新突破,随着无钴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动力电池行业也将正式步入无钴时代。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黑马企业,蜂巢能源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的态势。在技术研发上,蜂巢能源在保定、无锡、上海、深圳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内外多地建立研发中心,其独特的高速叠片工艺、高安全性无钴电池、长寿命固态电池、车规级AI智能制造等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目前累计申报专利超过2500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超过800项,申请PCT国际专利超过50项;全球产能规划方面,蜂巢能源在德国斥资20亿欧元建设欧洲工厂,国内则在长三角、华南和西南三大区域快速布局,仅 2021 年上半年就在四川遂宁、浙江湖州,安徽马鞍山、南京溧水等多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智能化工厂,预计2025年全球总产能将突破200GWh。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