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要求限制新能源产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
创始人
2024-01-04 15:31:43
0

成“能耗双控”重点,短期运行影响大

《意见》强调:我国将继续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根据意见,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由此看来, 我国“能耗双控“政策将长期坚持,煤化工企业所盼的是,地方政府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切莫采取”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为,让煤化工企业或转型升级、或有序退出。

事实上,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推行“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行动,“能耗双控”政策不断趋严加码,煤化工企业很受伤。例如一家大型煤化工公司自今年以来多次受到地方政府双控政策影响,3月份被当地政府要求企业每天大幅降低电量,限电后企业无法满足最低负荷用电需求,经沟通无果后被迫按照政府要求停车。这家企业周围的其它三家企业也遭遇相同的命运,相继被迫停产。今年9月初又以能耗指标用完为由,被要求停产。就这样开开停停,断断续续,原本效益就不好,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我国包括青海、宁夏、广西等9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广东、福建、云南等8个省(区)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被列为红色一级预警。受此影响,3季度以来,上述拉响红色一级预警的省区纷纷雷霆出击,限制“两高”产业。又由于4季度是传统的用能旺季,那些上半年能耗双控指标完成得较好的省(区),同样不敢掉以轻心,也开始加大了对列入“两高”名单的产业的控制。一时间,几乎所有煤化工项目受到限制,产业现状一片黯然,行业发展信心再次受挫。

各地“一刀切、运动式“减碳”方式,严重制约了煤化工产业的生存和发展,给企业的运行、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最直接影响,就是一些地方对煤化工企业限制供煤、减少供电,给正常运行的煤化工企业带来极大困扰,导致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整个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生死大考。

被列入“两高项目”,长远发展无前途

《意见》强调指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

不难看出, 《意见》将煤化工作列为“两高项目”,并直接点了煤制烯烃、煤制油气的名。 而国务院在《方案》也明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我国煤化工行业中,传统煤化工早已被各地列为两高项目限制发展。例如内蒙古自治区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合成氨(尿素)、甲醇、乙二醇等“两高”项目;广东省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煤化工、焦化等项目纳入“两高”项目管理台账;陕西省也出台了对“两高”项目限产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我国现代煤化工一般指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气、煤制乙二醇四个工业路径。其中煤制烯烃是现代煤化工中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个路径,发展也最快。据统计,2020年国内煤制烯烃总产能达1120万吨/年,且产能还在进一步释放中。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受市场价格暴涨影响,不少企业着实赚了一把。但这个现代煤化工领域的“明星“项目,《意见》规定”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意思是,煤制烯烃的“存量项目”仍可继续保持运转,但今后不得有“增量”项目出现。由此,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前景已十分清晰,试图再行上马煤制烯烃的想法可以打消了。

《意见》要求 “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事实上,我国煤制油气的产能规模并不大,煤制油产能为921万吨/年,煤制气产能规模为51亿立方米/年,由于煤制油气项目投入高、经济性差、风险大,企业发展意愿普遍不强,此前一些获得批复的项目基本处于观望状态,有的甚至不打算继续推进,即使不控制,也少有愿意再干这类项目。

煤炭供应“量缺价高”,企业普遍”吃不饱”

《意见》提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这表明,我国煤炭消费的“峰值”将于2025年到来。

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供应骤然紧张,煤化工企业普遍“吃不饱“。《意见》使不少企业再一步认识到,今后煤炭“量缺价高”将成为制约煤化工发展的关键瓶颈。

今年三季度以来波及我国20余省市突然爆发的“拉闸限电”危机,背后的要因就是缺煤。

我国煤化工已经成为继煤电之后,消耗煤炭最多的产业,是煤炭的第二大用户。据统计,我国煤炭年消费总量为40.8亿吨,其中发电消费动力煤34亿吨,占煤炭消费总量的83%;其余17%则主要为煤化工用煤,约5亿吨以上。

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由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速度远高于煤炭产能释放的速度,使得原本富足的煤炭产量骤然变得紧张起来。以蒙东地区为例,这里是我国褐煤的主产区,储量丰富,过去煤炭贱比白莱,2005年当地褐煤价格每吨仅几十元,眼下却超过300元/吨。由于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和煤电项目的上马,该地区煤炭紧张状况已持续多年,无论是发电项目、还是煤化工项目都因缺煤而“半死不活‘,由于煤炭”量缺价涨“,使得当地多个煤化工项目因缺煤日子很不好过,生产负荷难以保证,企业持续亏损;而煤电项目也因缺煤而不能正常发电,有的坑口电厂都难以保障煤炭需求。而据了解,这决不是蒙东一地独有的情况,如比陕西榆林、神木,内蒙鄂尔多斯等地的拉煤卡车排起了长龙,我国多个富煤地区出现煤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国内大宗化工商品居高不下,对煤化工构成极大利好,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项目都有钱可赚,高油价支撑煤化工开工率显著提升。于是,各地煤化工企业开足马力抢抓市场契机,这样一来,煤化工开工率远高于去过几年,煤化工对煤炭的需求更加旺盛。据测算,2021年煤化工用煤或增加5000万吨,平均每月增长400多万吨。有人测算,“十四五”期间,如果油价一直处于相对高位,2025年煤化工用煤量将比2020年底增加约1.2亿吨。

最近,国家正在加大煤炭市场的干预力度。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就缓解当前能源危机推出了大力释放煤炭产能、稳定增加煤炭产量、引导煤价回归合理水平等8项措施,煤炭紧张局面开始出现好转,各地“拉闸限电”已有好转。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性措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关部门在考虑煤炭总量控制时,如果忽略了煤化工产业对煤炭的刚性需求,煤炭“量缺价高”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一、财经新闻精选

三级预警!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国家出手了

近期,由于大体重生猪集中出栏、进口冻猪肉增加及季节性需求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下降。

6月9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预案》提出,根据不同预警情形,分国家和地方层面及时启动储备投放和临时储备收储等响应措施。

据发改委监测,6月7日~11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5.88∶1,进入《预案》设定的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区间。6月16日,发改委对外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提示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住建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视频会议,部长王蒙徽强调,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各地要加快运用新技术对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基于各种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对设施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来源:界面新闻

重磅!深圳将建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

上6月15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圳市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经营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深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圳国际仲裁院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建中国(深圳)证券仲裁中心改革方案》《关于先行示范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意见(2021-2025年)》《关于建立健全深圳市妇女儿童人身权益保障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

来源:南方PLUS

中汽协:6月上旬11家重点企业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6.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行业内11家汽车重点企业上报的数据整理显示,2021年6月上旬,11家重点企业汽车生产完成43.4万辆,同比下降36.6%。其中,乘用车生产同比下降37.9%;商用车生产同比下降30.2%。

来源:界面新闻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制定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

6月16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召开2021年广东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做好绿色金融工作的谋划部署;要加强导向指引,着力提升绿色信贷投放总量和质量;要加强重点突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一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会同各相关部门,制定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共同推动广东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证券时报网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指数弱势调整,不宜过度悲观

周三两市大盘指数震荡调整,市场总成交金额较前一交易日有所减少。具体来看,沪指收盘下跌1.07%,收报3518.33点;深成指下跌2.57%,收报14295.9点;创业板下跌4.18%,收报3125.70点。

盘面上看,油服概念股、国产软件概念股和5G概念股股表现活跃,涨幅居前,锂电池概念股则表现不佳,跌幅居前。从走势上看,指数连续重心下移,成交量也连续减少,短期需保持谨慎。但指数前期在3580点上方连续横盘调整,考虑到党建百年的窗口期,指数经历短期调整后仍有望向上挑战3650点。

操作上,不建议盲目抄底,等待指数止跌企稳。短线鸿蒙概念股、国产软件概念股以及华为产业链个股的存在筹码博弈的机会,中线建议关注有业绩支撑的疫苗概念股和资源类周期股以及半导体芯片股。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宏观视点:投资、消费比疫情前更旺了!

刚刚出炉的5月份消费同比增长12.4%,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5.4%,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实现较快增长。5月份宏观指标的稳定增长进一步印证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2%,比1至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5%,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出口两年平均增长9.3%,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从生产端来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6%,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也是6.6%,其中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2.6%;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速由1-4月份下降转为增长0.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8.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评:从最新数据来看,备受关注的制造业投资数据出现改善,两年平均增速实现正增长。目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明显快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企业利润与制造业投资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当前企业利润和营收普遍高涨的基础上,随着全球经济加快复苏和外需的持续旺盛,制造业投资有望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疫苗接种范围的逐步扩大,居民消费意愿明显增强,加上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消费实现较快恢复。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电子行业:半导体景气持续

目前晶圆代工产能持续吃紧,从下游需求方面看,手机快充、Type-C接口等消费电子、两轮电动车、共享电单车、新能源车PHEV/EV、光伏风电、工控替代等下游领域快速发展,促进了半导体持续繁荣,供给端来看,今年一波三折的疫情对海外的厂商产能和物流带来了诸多的限制,国内疫情率先控制,供给端竞争格局得到优化,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且自20Q4 以来,以MOS,二极管、三极管以及驱动IC、MCU等为代表的龙头公司陆续开启涨价潮。

来源:华安证券研报

点评:目前芯片大厂排队加价大抢产能,国内外的8寸和12寸晶圆产能持续紧张。IDM 和代工、以及半导体材料板块2021年全年业绩确定性高,且景气度有望持续全年。建议持续关注有产能保障的半导体IC设计细分龙头和自有产能的IDM和代工厂和其上游材料和设备厂商。

(投资顾问 余德超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80021)

三、新股申购提示

宁波色母申购代码301019,申购价格28.94元

工大高科申购代码787367,申购价格11.53元

利 和 兴申购代码301013,申购价格8.72元

?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