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累积销量多少(北汽新能源累积销量多少)
创始人
2024-01-04 16:50:48
0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1月份的汽车销量。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1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4.1万辆,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68.4%。新能源市场在经历了2019年下半年的“六连跌”之后,由于春节假期和车市寒冬等因素影响,2020年迎来了“开门首跌”。其中,影响较大还当属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车企,旗下新能源车型的销量都十分惨淡。具体1月份销量表现如何,下面湃客带大家来看一看。

2020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①·?1月份的销量总体表现不佳,销量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即使位于第一名的荣威Ei5销量也才3千辆出头;而宝马5系PHEV拿到第二名,埃安收获第三名。

②·?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新能源市场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北汽EU系列在1月表现较差,销量还未突破2千台,跌幅接近50%;

③·?在1月新能源销量中,大热的比亚迪车型只有全新秦EV上榜,未见元EV、唐EV等车型的身影。而造车新势力车型登上了这份榜单,但销量依然不高。

1月新能源车点评

TOP?1:?荣威Ei5

●?补贴后售价:12.88万-15.8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3068辆

1月份,大部分新能源车型的销量都非常低,只有个别车型发挥比较稳定。荣威Ei5在1月份表现和同期相比有小幅增长,销量为3068辆,位居第一位。同时,它也是唯一一款销量超过3千台的车型。

荣威Ei5是一款旅行电动车,时尚的造型和较大的储物空间让它在车市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荣威Ei5拥有1456L的最大容积,相较其它同级别车型而言,储物能力很有优势。另外,它在安全配置方面也比较丰富,还搭载了互联智能系统2.0,在操作系统方面更智能。同时,它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20km,满足日常的出行不是问题。

TOP?2:?宝马5系?PHEV

●?厂商指导价:49.69万-53.69万元

●?2020年1月销量:3000辆

宝马5系PHEV是销量榜前10车型中,唯一一款插电混动车型,同时也是一款豪华新能源车。它在1月份售出3000辆新车,相比同期表现较为出色。

宝马5系PHEV是一款中大型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作为新能源市场中少有的豪华新能源车,既能够享受豪华行政级待遇,又兼顾了较为经济的油耗,因此它能收获一部分消费者。另外,它的综合最大续航里程也达到了650km,6.9秒即可完成百公里加速。而就在前不久,华晨宝马530Le里程升级版正式上市,售价保持不变,最大的亮点是换装了第四代eDrive系统,电池容量和纯电续航里程分别增加到了17.7kWh、95km,其续航能力提升不少,或许日后的销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TOP?3:?广汽新能源埃安(Aion?S)

●?补贴后售价:13.98万-20.5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2648辆

埃安作为广汽新能源全新体系的首款车型,其上市以来就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和吉利几何A一样,埃安的整体设计十分的前卫,很有未来感,因此能够获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可。该车定位于纯电紧凑型轿车,是基于广汽新能源第二代GEP纯电平台打造的首款车型,综合续航里程方面分别提供辆410km和510km,其续航里程属于同级别中上等水平。此外,广汽新能源埃安在2019年第二批EV-TEST的测试中,获得4星的评价,安全和充电方面表现比较优秀。

TOP?4:?奔腾B30?EV

●?补贴后售价:18.9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2161辆

奔腾B30?EV是在燃油版车型奔腾B30基础上打造的一款纯电动车,由于其NEDC续航里程仅为205公里,再加上较高的售价,几乎没有太大的销量。翻看同期,它的销量仅有4辆,在市场上并不怎么受欢迎。而此次它售出了2161辆新车,销量表现提升明显。此前,新特汽车和一汽合作推出的新特MEV?100申报图曝光,有两种外观设计,其中一种就是奔腾B30?EV相同的设计语言,在动力系统方面也与其保持一致。

TOP?5:?北汽EU系列

●?补贴后售价:EU5(13.29万-17.19万元)/EU7(15.99万-17.59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966辆

北汽新能源EU系列一直是新能源市场上的热门车型,但在1月份销量表现不佳,还未超过2千台,目前跌落至第五名。相信它只是短暂的失利,日后或许还会重回榜首。北汽新能源EU系列包括EU5和EU7两款车型,两款车型在外观设计上足够大气,续航能力也值得认可,再加上政策导向,这两款车型在北京地区比较受欢迎。另外,BEIJING品牌下的EU5将在4月迎来小改款,将搭载更加精致的全新LOGO。

TOP?6:?宝骏新能源

●?补贴后售价:4.98万-5.9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706辆

宝骏新能源是一款微型电动车,是目前卖的最火的微型电动车。宝骏新能源包括E100和E200两款车型,而其销量主要来自于宝骏E100,这款车在放开区域的限制之后,在全国开始售卖。由于其时尚小巧的身姿和250km的续航里程以及实惠的定价,非常适合在城市中驾驶,因此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另外,厂家还为电池提供8年或12万公里质保承诺,更加打动消费者。

TOP?7:?比亚迪全新秦EV

●?补贴后售价:12.99万-17.4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690辆

换新而来的比亚迪全新秦EV在销量方面并没有太好的表现,在1月份的销量为1690辆,只取得第7名。全新秦EV是基于比亚迪BNA架构下的全擎全动力平台打造而来,同样使用了全新的家族Dragon?Face设计语言,整体设计非常的时尚耐看,因此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在内饰中还搭载了DiLink网联系统的10.1英寸可旋转中控屏,增加了内饰的科技感。全新秦EV搭载的是容量为53.1kWh、能量密度为160Wh/kg的三元锂电池,在NED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为421km,相比现款车型提升了21km。而在充电方面,30分钟即可从30%充电到80%。

TOP?8:蔚来ES6

●?厂商指导价:33.80万-52.30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493辆

蔚来ES6是唯一一款入榜的造车新势力车型,但从其1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较为一般,仅售出1493辆新车。不过,它作为蔚来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在2019年的交付量为11433辆,为蔚来汽车贡献了较高的销量。蔚来ES6的优势在于相较于蔚来ES8的售价更低,空间方面和续航方面也有足够的保证,其NEDC工况续航里程为420km-510km,在同级别中较为优秀。而2020年随着蔚来汽车布局更多的销售网络,相信蔚来ES6的销量会进一步提升。

TOP?9:欧拉R1

●?补贴后售价:6.98-7.9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295辆

欧拉R1在1月份的表现不如同期,下降明显,达到26%。欧拉R1是长城汽车旗下欧拉品牌推出的首款电动车,基于ME平台打造,它在造型上非常的小巧可爱。而续航里程方面,新车也达到了310km-351km,日常驾驶基本可以满足。当然,欧拉R1在配置上也毫不吝啬,9英寸触控屏、高德导航、远程控制以及语音控制系统等配置都有配备。

TOP?10:?风神E70

●?补贴后售价:13.58万-15.98万元

●?2020年1月销量:1268辆

风神E70是东风风神旗下的一款紧凑型纯电轿车,它首次在2019年上海车展亮相,并于成都车展上市,但上市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响,销量平平,属于不温不火的车型。不过在续航里程方面可以达到401km和508km,在同级别有一定的优势。

从1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车市寒冬的影响并未褪去,再加上春节假期的缘故,新能源销量受到了很大影响。此前,一直表现出色的北汽新能源和比亚迪汽车在1月份受到的影响最大。在这份榜单中,表现最好的车型销量也仅仅突破了3千辆。而可以预见的是,2月份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的出现,整个车市的销量将更加低迷,或将迎来新能源市场最大跌幅。我们只能期盼疫情早点结束,让车市重新回到良好的轨道上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销量节节败退后,北汽在等下一张牌

特斯拉都腰疼了,谁也好不了,汽油车还能好几年

北汽新能源暴跌裁员的原因有两点

在新能源 汽车 阵营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去掉辐射中心地的销量数据,全国销量各自能剩下多少?

北汽:嘘……

「品牌地方保护」是个不利于行业发展但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区域市场保护当地企业也确实无可厚非,虽然这会显得格局有些那什么。

曾经中汽协就对这个问题提出过批评,尤其是对外国合资品牌或独资外国品牌的批评比较直接,相信是哪些品牌、 汽车 爱好者们都是心里有数的,目前也还是存在的;北汽在这一方面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要知道其他新能源 汽车 品牌一度进不了北京车市,且被其他区域承认为新能源 汽车 的插电式混动车,在北京也是不属于新能源的哦。也许这是因为北汽造不出优秀的PHEV吧?

北汽为什么会出现销量的暴跌?

两点原因:

北汽新能源 汽车 过去一年的销量出现82%的同步下降,程度可以说是非常夸张了;但是同期其他第一阵营品牌的销量却普遍同比增长,少数品牌的涨幅超过100%。所以销量的下滑单纯是北汽自身的问题,或者说是同一类型的品牌都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不过仍旧是存在马太效应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把曾经销量极高的北汽定义为弱者也许很多 汽车 爱好者都不能接受,然而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比如北汽的动力电池依靠多个供应商,印象中有孚能也有现在的韩国SK,电控系统的核心车规级芯片自然也是没有技术储备,电机仍旧依靠供应商。

近期热度比较高的ARCFOX(极狐 汽车 ),整车平台来自加拿大麦格纳公司,动力电池正是SK;然而韩系的 汽车 动力电池不论是三星、LG化学还是SK,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中都已经臭大街了。在整车平台研发层面的北汽还要依靠供应商,而一线自主品牌参考某迪,其E/DM平台连带核心三电均为自主研发,MCU&IGBT芯片也不例外;各类车型包括货车都要进行六通道或24通道的底盘测试,上架测试动辄45天,而且还要经过极寒、高温、电磁干扰、NVH和全面的碰撞测试,这才叫做先进的、高标准的国产 汽车 。

北汽的新能源 汽车 确实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这就像曾经某些过度依赖合资外企技术的车企,比如东南 汽车 、东风启辰、广本理念、五菱宝骏和北汽系列品牌,这些品牌撇开已经消失的不谈,其中有一个能够进入第一阵营的吗?

似乎也就是五菱 汽车 依靠营销和低价还能保证销量,但是上汽通用五菱2020年只有1.4亿的利润,这是不是很危险呢?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让北汽不用过于投入研发也能够获得很大的市场份额,以这种模式都可以风生水起又何必去研发呢?但是这种模式必然是没有前景的,市场的开放终究会让品牌地方保护成为过去式,一旦其他真正进行技术研发、车辆具备更高品质的品牌进驻,北汽新能源也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了。

理论上此时的北汽是不是应该开始加速研发了呢?如果想要真正成为强者品牌则应该开始转型,但似乎北汽并不打算这么做。

“自产自消”注定了结局!

这里的「消」指的是消化,北汽旗下曾经有多个共享或出行服务公司,生产出的电动 汽车 面对个人用户市场(C端)的表现越来越差,于是就不得不把这些车转向B端(商务用户市场)来销售。所以北汽才不得不打造了一些出行品牌,与“滴滴”等出行领域的巨头也有合作;这就是北汽新能源 汽车 销量曲线会非常奇怪的原因,有些月份销量是三位数,隔月可能就是五位数。

原因自然是出行公司又需要添车了,以这种模式运行能成功吗?

汽车 共享化是未来 汽车 的最终形态,发力B端市场本不是错;只是现阶段的额B端市场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2020年的需求是有相当程度下降的,这也是北汽新能源销量断崖式下跌的原因之一。

同时真正有实力冲击B端的车辆品牌,面对C端一定也是不能弱的;因为B端车辆目前的价值包括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反之出行车辆也需要车辆品牌的知名度来吸引用户并提高用户粘性,也就是说B/C两块市场目前要相扶依存。那么失去很大C端极大份额的北汽新能源也注定在B端玩不转,未来的北汽电动 汽车 可能会更加艰难。

至于极狐 汽车 虽然牵手华为,但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系统只是对优秀的车辆的锦上添花,车辆的品质究竟如何还需要市场考验;同时产品定位拔高的速度过快,北汽长期以来并没有能在新能源阵营中冲击高端,所以北汽极狐的未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21年对于北汽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应该问问北汽自己,北汽认真造过车吗,亏损太少了,存在理由都不够充分

靠骗补为生的企业能好的了?

今年初行业预测疫情对汽车销量影响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造车新势力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在9月份公布的销量数据中,理想ONE成为了新能源SUV的销冠,而仍在产能爬坡的小鹏P7已经挺进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前十,不久前庆祝了第1万辆P7下线。

以国产Model?3为首的新势力正在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进行全面洗牌,而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往年长期处于销量前十位置的北汽新能源,今年已经很少出现在榜单里了。

曾经销量连连增长、一度登顶销冠的北汽新能源,正在经历着漫长的转型阵痛期。

以北汽新能源为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崛起,依托着重要时代背景。我们在文章《中国新能源能实现弯道超车吗?》提到,

根据「十城千辆」政策,2012年北京市将推广2万辆电动汽车,这些汽车将全部由北汽新能源提供。

正好是在2012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达到了2万辆,政策扶持、政府兜底,为这个年轻新能源品牌提供了发展基础。有数据显示,自2012年到2018年,北汽新能源销量持续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了峰值:全年售出15.8万辆。

2019年北汽新能源年销量15.06万辆,虽然与2018年相比有所下滑,但仍然稳坐了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第一。只不过,这时候北汽的下滑势头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受大环境影响,北汽新能源在1-9月销售新车只有2.1万辆,同比下滑高达78%。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逐步走向稳定发展的当下,北汽新能源反而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

随机选取2019年6月的销量数据:当月的销量冠军是?北汽新能源EU系列,总销量1.7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0%。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个刚上市不久的EU5,这是一款基于北汽绅宝D50改造而来的纯电动汽车,在2019年一共上市了两款配置车型:续航416km的R500以及续航501km的R600,在紧凑级纯电轿车选择还不多的2018-2019年,北汽EU5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有比亚迪秦和吉利帝豪EV。

如果按照车系与价格划分,EU5是绝对的中坚力量。北汽新能源为旗下SUV、紧凑车、微型车分类了EX系列、EU系列与EC系列,而EU系列贡献的销量与平均成交价,均证明了北汽新能源在主流电动车市场的极高认可度。

只不过,消费者也很快发现了EU5畅销背后的逻辑。自2014年北京首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公布开始,北汽新能源就一直占据着目录里的大多数,地域倾向性明显。作为全国购车指标最紧张的城市,购买北汽新能源是消费者最容易「花小钱办大事」、占一个号牌的方式。而考虑到2018年补贴退坡之前,国家与地方双重补贴的力度之大,北汽新能源车型在北京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大量网约车、出租车采购需求也促成了过去几年北汽新能源的畅销。

另一个代表性例子是EC180,这款低续航微型纯电动车是2017年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在「以补贴力度论产品优劣」的年代,北汽新能源吃香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且,在「共享出行」仍是热词的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全国多地举办的「即客出行」项目,也为EC系列贡献了不少订单。

截至2019年,政策与政府对北汽新能源仍有帮助。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在2016年和2017年一共获得了超过10亿元的中央财政补贴,这里还不包括同样可观的地方补贴。

艰难的从B到C

北汽新能源真正走向滑坡是在2019年下半年。彼时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经历着力度最大的补贴退坡。一方面是续航里程的补贴门槛提高、补贴金额减半,另一方面是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从北汽新能源的销量结构可以看到,曾经的主力EC微型车逐渐式微其实发生在2018年。按照2018年的新能源车补贴新政,续航里程的补贴门槛调整至150公里以上,而150-200公里续航的补贴金额调整为1.5万元。以此计算,北汽新能源EC系列的整体售价上涨至少两万元。这对于本身定价就不高的微型纯电动来说,影响颇大。因此,有数据显示,为了尽可能获取政策补贴,北汽EC系列在新政执行前集中上险了数万辆新车。

2018年6月新政推出之后,北汽新能源EC系列销量走向下滑。此后,北汽新能源经历了数月的低谷期,没有一款车能够到达EC系列的高度。2019年上半年,北汽将主力投向了紧凑级轿车EU系列,续航里程在400公里以上,同样看准了2018年之后补贴新政的调整。按照2018年的标准,一辆EU5可以得到国家补贴5万元、地方补贴2.5万元,补贴后售价在12万元以上,对于刚需用户来说,仍然是不错的性价比之选。

单纯从成交价格来看,北汽从过去主销数万元的微型纯电动到主销10万元以上的紧凑级电动车,按理说也是一种品牌向上的证明。

更大的打击发生在2019年,国家出台的新补贴政策再次提高门槛,使得一款400公里续航的EU5只能拿到2.5万元的国家补贴,地方补贴被取消。一方面是补贴减少、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减弱、北京的新能源车目录里出现了更多强有力的竞争者,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很难复制曾经EC系列的高度。

为此,北汽新能源推出了EU5网约车版本,并且大力发展换电模式,这一年,北汽与滴滴合作,主推的就是EU5。按照统计,2019年有大约8万辆的网约车订单流向了EU5,为北汽新能源稳坐销冠做了重要贡献。

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路径,北汽新能源的销量起伏始终伴随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风向,那么今年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北汽新能源的总体销量不尽人意就变得很合理了。但以超过70%的同比下滑来看,北汽新能源今年的表现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品牌自身的原因必然占主导:当网约车、共享汽车市场的需求减弱,北汽新能源并没有合适的产品应对私人用户的需要。

在此之前,北汽新能源的主力只有EU系列,而在EU系列里,主力是网约车版本;此外就是补贴退坡后被淘汰的EC系列、以及相对低端的EX系列,共同组成不主流的北汽新能源产品序列。当2020年纯电动车市场大部分销量来自私人用户,他们对一辆车品质性能科技等方面的诉求,无法在北汽新能源的产品上找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曾经推出品牌向上的EH系列中级轿车,但是能耗高达20kW/100km的数值暴露了北汽新能源的性能短板。

北汽的出路在高端?

如果说今年B端市场严重影响了电动车的销量,那么为何同样有大量出租车订单的广汽新能源Aion?S能够稳坐销量前五?显然,无论是北汽新能源还是整个市场,都已经意识到私人用户是必然的增长点。

曾放狠话放弃燃油车市场的北汽集团在2019年底进行了品牌重建,原有的北汽绅宝与北汽新能源整合为BEIJING品牌,同时经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兼顾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

在使用全新BEIJING品牌之后,第一款全新车型是EU7,定位纯电动中级车,补贴后售价15.99万-17.59万元,但是综合续航里程只有451km。无论是放在2019年末还是2020年,这样的续航表现其实已经落后于主流了。在这个价格段,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早已将续航的竞争门槛定在了500公里以上。

而且,比续航里程更重要的事,目前由新势力主导的新市场已经不谈续航里程的事了。当动力电池的技术尚未出现重大突破,未来几年续航里程都将锁定在500-600公里,这也符合消费者驾驶燃油车时期的里程需要。在解决了基础出行问题之后,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更着眼于产品的智能表现,即软件层面的内容。

BEIJING品牌发布的时候,北汽提到了两个高端平台的研发、原有销售渠道的优化以及技术团队的壮大,也强调了「科技」在重塑品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BEIJING借助EU7展示了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在内的多项「科技武器」。简单从产品的技术高度上看不出明显短板,但北汽与其他自主品牌面临着一个类似问题,当缺乏品牌形象根基的它们尝试去谈科技智能,很难撼动造车新势力。

因为有着这样的转型困难,所以包括北汽、上汽、东风在内的多个中国品牌都想到了电动汽车高端化。北汽新能源的Arcfox品牌早在2016年就亮相了,此后几年一直以前沿设计、赛车性能等概念建立品牌印象,直到今年10月才正式推出第一款量产车,Arcfox?αT。

为了摆脱过去的低端廉价形象,北汽为这个高端品牌想出了一个高端洋气的名字,以致于几年过去了很多人仍然记不起、念不对这个名字。如果从独辟蹊径的角度看,这可能这会成为一个另类的产品记忆点。

今年北京车展,Arcfox?αT正式亮相,消费者发现这是一款造型主流的纯电动SUV,除了常规造型、大屏内饰之外,消费者还无法从展车上看出有别于蔚来、特斯拉的高端概念与性能呈现。

如果无法一鸣惊人,后续就只能寂寂无闻。今年之后,大量合资品牌进入主流市场,自主品牌只能绕开主战场发展高端。甚至「技不如人」的北汽在经历了时代动荡与品牌起伏之后,能不能重新讲好一个新故事?很多就能从BEIJING和Arcfox上找到答案了。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