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华耀新能源电池(莆田仙游:漂亮成绩单的背后……)
创始人
2024-01-05 08:02:19
0

 1至6月,26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8.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1%,超序时进度1个百分点;29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21个,15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12个;列入全省集中开工项目清单的有12个项目,总投资163.76亿元,为近年来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

 这是近日 仙游县 发布的上半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全县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连日来,仙游县委书记吴文恩深入项目一线,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指出要不断强化超越意识,牢固树立进度观念,紧盯重点项目签约、动工、投产等重要环节,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及时破解重大项目推进中的瓶颈问题,做到干一件成一件,以?实?求?效?,为项目招引、落地、动建、投产创造有利条件。

 产业链招商 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以来,仙游县聚焦九大产业布局,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精心谋划、重点引进一批体量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共策划重大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870亿元,对接九大产业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1119.21亿元。推动华耀服装产业园等30个项目实现签约,总投资335.26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4个、20亿元以上6个、10亿元以上7个。

 ?工艺美术是仙游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我们通过引进?艺术生活家?产业生态链平台、仙作红木共享交易中心等项目,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另外,还引进香魁文化艺术生活馆项目,洽谈高端红木原材料交易市场、跨境电商物流园等项目,完善产业链闭环,推进工艺美术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仙游县招商办干部刘圣将表示,在鞋服纺织产业,仙游县对接华峰鞋业自主品牌、新协胜鞋业自主品牌、?中国李宁?鞋类产品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着力提升产业智能化、个性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在新兴支柱产业方面,仙游县抢抓新材料行业机遇,引龙头、铸链条,紧盯青拓、紫京科技、国城控股集团等3个新能源材料项目,它们均是宁德时代锂电池的上游产品,将共同构建、形成锂电池梯次利用及三元正极材料产业链;同时,紧抓福硅半导体、智胜半导体陶瓷两个半导体材料项目,带动形成半导体材料产业链,通过产业链全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园。

 上半年,仙游新增建设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正在洽谈华思光电入驻电子信息标准化厂房,以及歌士玮、嘉源鞋业等入驻鞋服标准化厂房。

 提速增效 复工复产加速度

 3月,仙游又经历了一波疫情,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仙游是如何抢抓进度、提速增效,交出漂亮成绩单的呢?

 4月5日20时,仙游全县解封;4月6日,全县立即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现代种业企业,主要从事茄果蔬菜品种选育、种苗生产、标准示范、产品购销全产业链运营。1月中旬,该公司在赖店镇南丰工业园区的种苗基地种了300多万株特种辣椒苗,预计在3月底出苗,但受到疫情影响,收成延迟一个月左右。

 ?全面复工后,种苗的运输还是遇到难题。?该基地相关负责人陈国华介绍,这些种苗每年都要销往贵州、云南、本省的屏南等地种植,那里的农户催着交货,如果种苗烂在地里,损失就是数百万元。仙游县政府了解情况后,迅速调集运输车辆,并协调办理通行证,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仙游县围绕县委、县政府?1299?工作部署,成立项目攻坚专班,明确5个方面15条工作措施260个重点项目,并列出每个项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挂钩领导、落实时限等,实行?挂图作战清单管理?。

 ?仙游不仅通过县处级领导挂钩、专班服务等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建设,还创新?1+3?服务模式,即1个项目由1位县处级领导挂钩、1个服务专班服务、1份前期工作清单推进。?县重点办干部陈宝文表示,截至目前,很多问题已得到解决或部分解决。

 落实前期 做好要素保障

 仙游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重大项目问题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利用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市开放招商项目带动管理服务平台、县重点项目监管平台实施要素保障随时调度,全力抓好前期条件落实、配套资金跟进、施工队伍组织等各项工作。

 近日,在仙港工业园的紫京新能源电池回收及三元前驱体生产项目工地,记者看到一期工程场地已经完成?三通一平?,正在等待基础施工。

 ?等相关手续办好后,就立即开始基础施工,一期工程力争在年底完成部分厂房主体封顶。?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计划总投资70亿元,占地面积26.67公顷,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80亿元,年纳税4亿元。

 紫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池产品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创新型企业,该公司通过先进的回收工艺,将退役锂电池变废为宝,生产出高端锂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

 ?自项目签约以来,县工信局把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对照项目推进计划,聚焦前期,深入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县工信局局长陈德春说,同时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融资和用地等,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实施效率,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1、交通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尤为严峻 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约8亿辆,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2亿辆,主要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费在交通领域(其中美国达到67%)。预计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总消耗的62%以上。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两倍。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此,全球已达成共识:交通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57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轿车和汽车出口均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我国目前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还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的2.5%(19辆),大约相当于美国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1/3以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1/2以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国,由此产生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争端将会愈演愈烈。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来势更猛、影响更大、挑战更加严峻。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实现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2、未来20年是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历史上,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一直处于技术革命和经济转型的核心位置。十九世纪,煤和蒸汽机火车引发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二十世纪,石油和内燃机汽车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也带来了能源环境的巨大挑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替代燃料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各种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迅猛发展,相互竞争,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预示着人类将要进入后石油时代过渡期和能源动力技术创新突破的机遇期。这场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汽车能源多元化、汽车动力电气化和汽车排放洁净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生物燃料对于各种车辆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成为各国共同推广的新型燃料;混合动力作为新型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共性平台,继承了先进内燃机技术,结合高效洁净的电力驱动方式,既充分利用现有燃料基础设施,又能包容各种新型燃料,现已成为新型动力汽车产业化的里程碑;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兴能量转换装置,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但其作为新一代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远期解决方案仍然被全球所看好。汽车能源动力技术的变革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混合动力有望在近中期逐步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商业化大约在2020年以后。面向中长期的汽车技术发展,我国汽车所处的这一技术变革时期为我国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机遇之一: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状况适合发展新能源交通动力系统。中国缺油、少气、多煤,这一结构特点给交通能源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各种资源特点的多种替代燃料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地域辽阔和资源多样性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基于煤炭的燃料工业、基于生物质的农业能源和基于天然气的各种气体燃料技术,从而实现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同时,从我国城乡布局看,城市模式以大城市群为主要特点,汽车燃料基础设施比较集中,有利于燃料清洁化管理和监督。我国广大农村,随地区不同,其一次能源资源特点也不同,这比较适合发展一次能源来源多元化、燃料制取和消费当地化的燃料供应体系。机遇之二:我国具有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后发优势。从我国汽车发展阶段看,具有后发优势。尽管发达国家政府均大力推动各种代用燃料汽车的应用和向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转型,但是其传统汽车产业庞大,石油基础设施完善,消费习惯难以转变,实施转型社会成本高昂,转型难度很大。而我国汽车工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相对常规汽车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政策得当,可以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转型。机遇之三:实施汽车动力系统变革,是多年来我国发展清洁汽车和电动汽车成功实践的战略总结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实现我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考虑,“九五”期间,科技部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了“清洁汽车行动”,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2万辆,加气站700余座,年替代石油150万吨。而且天然气汽车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将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投入8.8亿元,是最大的科技专项之一。全国200余家单位、2000多名骨干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实施,初步形成了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小型纯电动车辆已经开始小规模产业化,混合动力汽车已有多个车型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产品,燃料电池汽车已进入示范考核运行阶段。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这为我国汽车动力转型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人才和实践基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