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预警处理国标(新能源汽车预警处理国标)
创始人
2024-01-06 04:59:29
0

5月12日,工信部组织制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 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此前我国已有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实验方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新规定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首次进行强制技术要求。

这三项标准分别都要求了什么?

一、《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这一部分我们分三小部分来看。转化成比较好理解的语言就是:

1、如果电池发热了,汽车必须具备马上提醒驾乘人员的功能,那么未来将会出现一个“电池发热预警”的强制配置。

2、不管是下雨、涉水、还是意外致使车辆被水泡,车辆的防水和绝缘功能必须满足国家标准。

3、电动车存在强电和弱电,需要耦合或隔离。新国标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二、《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这一部分,其实是在第一部分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基础之上单独对电动客车进行更进一步的要求。

直白的说,由于电动客车的乘客比较多,电池容量更大,电机的功率更大。在安全上,风险会比一般家用纯电动车更大。所以对于电动客车,新国标对电池仓受到碰撞、充电过程、整车防水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要求。

三、《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第三部分就是专门对动力电池的要求。新国标优化了电池单体,模组安全方面的要求。此外还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发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还有功能安全的要求。另外试验要求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试验。

重点来了,新国标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并且明确要求电池单体发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目的是为乘员预留出必要的安全逃生时间。

邦点评

由于此前的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要求,因此各电动车企在标准的执行力度上参差不齐。而新国标的推出,重点对电动车的安全性做出了强制要求,这对电动车行业的安全性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邦老师也会持续关注新国标出台后对电动车行业产生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偶有发生,那么新能源车的自燃率是否比普通燃油车更高、有哪些措施可以预防新能源车自燃?

随着新能源车的逐渐普及,新能源车自燃事件屡见报端,很多人都会质疑新能源车的安全性,那么新能源车的自燃率真的很高吗?2020年1月12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孙逢春教授分享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大数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仅为0.9-1.2/万辆,而传统燃油车的自燃率则为2-4/万辆。所以从大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的自燃率并不如大家想象中那么高。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听到一些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新闻,但是却很少听到燃油车自燃的新闻呢?湃客认为“幸存者偏差”理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因为大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不太放心,所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在意,自燃的消息也被有意放大。而关于燃油车的自燃事故,我们往往会将它归结为车辆老化、非法改装等,而且很多媒体对于燃油车的自燃事故也疏于报道,久而久之就给人造成了燃油车不容易自燃的固有印象。

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并确定企业作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目前接入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大约有295万辆,总运行里程达1137.9亿公里,事故前十天的平台预警准确率达70%。相信随着监管平台的逐渐完善,新能源车的自燃率会得到有效控制,而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企业也会更加小心、谨慎。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其实相比较传统的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风险已经要低不少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