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皓 大众新能源对比(思皓 大众新能源对比)
创始人
2024-01-06 23:22:39
0

此事算是一种商业手段,主要是由于现在中国推广新能源电池,结果此政策退坡,7月新能源汽车(以电池为主的混合能源汽车)市场首现负增长,但并没有阻挡外资品牌对于中国新能源电池市场的“跑马圈地”。继丰田汽车与比亚迪官宣,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探讨纯电动车及动力电池开发之后,大众也毫不示弱,外媒传出其也正在酝酿布局新能源上游电池领域的新动作。

虽然双方均没有对这一消息回应,但是资本市场却反响强烈。23号外媒传闻曝光之后,国轩高科股价迅速拉升,最终收盘高涨5.96%。此外,国轩高科同大众在华合作伙伴江淮有着很强的合作联系,而江淮汽车同日也有一波上涨行情,在7月份销量暴跌27%之后,股价收盘上涨1.45%。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之前,大众刚刚被曝出有意收购特斯拉股权,但随即遭到了大众官方的辟谣。德国《经理人杂志》日前报道称,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有意收购特斯拉部分股份。但大众汽车官方发言人否认了这则传闻,称完全是无中生有。无论是特斯拉,还是中国的新能源电池企业,大众频频被传闻笼罩并非偶然,这表明传统车企正在全面提速新能源市场。作为千万辆级的全球汽车巨头,如何保证足够的电池供应,是摆在大众、丰田这样体量的车企面前的共同难题。

在2019世界新能源电池汽车大会上,大众集团CEO迪斯打卡中国,表示计划今年在中国推出14款电动汽车,同时他认为到2028年,大众计划生产的2200万辆电动汽车中将有一半以上为中国制造。除了电池,大众此前已经在中国布局了一系列电动汽车相关产业。6月份, 大众在天津的自动变速器工厂开始生产APP290动力电机和DQ400e混合动力变速器,而这两款变速器将成为大众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丰田汽车同样动作迅猛,8月份,外媒报道称,丰田汽车旗下的Primearth EV Energy公司将在中国建立一家全新的电池工厂。

前几天盘点了缺席2020年北京车展的品牌们,今天接着说说北京车展上那些始料未及的相遇。

聊北京车展上的这一次相遇,还得先将时间往回拨几年。

早在2018年的时候,思皓就带着自己的一款名为思皓E20X的产品在那一年的北京车展上亮相了,隔年这款纯电小型SUV正式上市。但是这款产品的上市并没有给新能源市场带来多少波澜,销量不理想的它,逐渐地消失在市场上。

在不断被出局之后,我们在2020年的北京车展上又一次看到了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品牌面孔出现在如此规模的展会上。

虽然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思皓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会选择在今年的北京车展回归,并且成为了大家热烈讨论的对象。但事实就是,有着殷实背景的思皓,又回来了。

那么,先来回答一下思皓的品牌背景。

思皓隶属于江淮大众有限公司,在品牌最初亮相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全新品牌可以看做是大众汽车在华对新能源市场的一个试水。大体就像比亚迪和戴姆勒、长城与宝马之间的合作,和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希望通过与自主品牌之间的合作来探索在华的新发展方向。

但显然,伴随着2020年上半年大众入股江淮之后,大众现在已经获得了江淮集团50%股份,并且手握江淮大众75%的股份,牢牢把控住对江淮大众的核心权。所以,隶属于江淮大众的思皓品牌,也早已发生了变化。

我们从思皓在北京车展上带来的新车入手分析这其中的端倪,许久未有市场声响的思皓在此次北京车展推出了新产品?思皓X8,这是一款实实在在的燃油车,与品牌当时推出的第一款新能源产品有所不同。

所以不管是大众还是江淮,对于思皓品牌的定位已然开始变化,它不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单纯的新能源品牌。

其次,看这一副似“玛莎拉蒂”的前脸,这和嘉悦的家族式设计语言着实接近。所以这款车的出现或许就意味着,江淮未来的乘用车系就是思皓,很可能无论是瑞风还是嘉悦都会不断的被弱化掉,由思皓成为接替者。

让我们继续回想,从瑞风S4开始,江淮打出的营销重点就是与大众共线生产,瑞风S4是共线生产的首款SUV车型,而嘉悦A5则是首款轿车。共线生产意味着什么,说不上流淌着德系血液,但是确实是以严苛的德系标准在造车。

江淮在给消费者不断强化“德系品质”这个概念,最终通过思皓品牌成为真正的德系出品。

本文的最后再来说说这一次与思皓在北京车展的相遇给我带来的一些思考。

首先,思皓的爸爸们在品牌建立之初的持股比例就是5:5,所以思皓品牌本就是拥有合资身份的一个品牌,并且未来背靠大众更是无疑。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思皓X8的设计语言与江淮嘉悦实际上大同小异,并且思皓目前不仅仅是布局新能源领域,同时也布局了燃油车领域,两方面的兼顾使得思皓是一个很完整的品牌,所以思皓品牌未来将代表的会是江淮大众的乘用车部分。

伴随着大众对于江淮大众工作的更多渗透,虽然现阶段思皓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市场声量,但是未来可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