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产业如何融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利息问题。)
创始人
2024-01-07 11:19:22
0

利率一样的。奇瑞金融是中国首家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公司,也是国内第二家开展全系列乘用车个人汽车融资业务的金融公司,公司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可以说是汽车金融行业的后起之秀吧,目前全国16家汽车金融公司,排名靠前。公司福利待遇基本是高标准。关于职位,主要找到适合的岗位就好。

主要优势:

汽车产业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因为整车制造产业链漫长,范围广泛,对于拉动经济和消费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19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内需、稳定汽车消费,再次明确汽车产业的支柱型地位。

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首次下滑,但保有量仍在提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汽车保有量较低低,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截止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4亿辆,其中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2.01亿辆。

汽势Auto-First|刘冀然

四五年前,一众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虽然个个都标榜自己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弄潮儿”,但终因滥竽充数的“裸泳者”多如牛毛,引发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以提高造车资质准入门槛的手段予以遏制,而后一大波靠PPT圈钱、圈地的主儿,才算石沉大海。

四五年后,中国车市变了天,伴随着2018、2019年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造车热”的潮水也已退去。若以宽泛的评判标准衡量,目前在大街上能看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绝对已经算是靠谱的选手。也许是优胜劣汰已足够残酷,政策端靠资质难题“劝退”不靠谱的选手已不再是必须手段,所以曾经不断缩紧的造车资质审核制度如今正在降低门槛。

4月7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告表示,因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发生变化,为更好适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故决定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具体而言,本次修订共涉及4项调整:其一,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其二,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即提出公示、吊销资质的时限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其三,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其四,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由于此前多数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申请资质往往都“卡壳”在“设计开发能力”的考核环节,此次修订转而强调“生产服务保障能力”的消息,确实算得上对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的重大利好,这意味着新生企业获得造车资质的难度将大幅降低。

受此政策利好影响,新能源汽车板块应声拉升,曙光股份、华讯方舟、金冠股份、合康新能等多支股票涨停,坊间甚至有激动者惊呼,也许造车业将迎来创业热潮“第二春”……

但汽势Auto-First认为,“新造车2.0时代”是个绝对的伪命题。

资质大考虽难,但越过门槛的秘诀终究只是把自己的腿脚不断抬高罢了,真正让造车新势力头疼的,是抬高了腿脚却仍被两块门板抵挡——真正认真造车的企业,即便曾被“设计开发能力”难住,但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终究会具备上述能力,真正的考验反倒在于,左有《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制约资质发放、右有资本寒冬限制企业生存两块门板。

2019年1月10日,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开始实施,提出以省市为单位,综合参考新能源汽车地方消费市场表现和原有资质、产能的匹配情况,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优先清退“僵尸资质企业”后方可继续颁发新的造车资质。然而,一年有余,“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并未见到明显起色,反倒是不少造车新势力曲线救国,通过收购“僵尸企业”的方式获得了“准生证”。

说白了就是,《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这块门板不松动,资质申请的门槛降得再低,资质仍旧发不出来。然而,随着造车新势力走了代工、收购的侧门,又跨过“交付元年”的考验后,真正的难处往往还在于融资。

有声望的缺钱,比如成功赴美IPO的流量明星车企蔚来;不讲究铺张排面的也缺钱,比如奇点;已经造出车的缺钱,比如前途;卡在量产冲刺阶段的更缺钱,比如博骏和拜腾……

“有钱能使磨推鬼”这话一点儿不假,眼看着恒大在车圈不停地“买买买”,面对资本门板,真的求财无方、等钱发工资、建工厂、交付订单的初创车企们,恐怕只剩用头撞门的惨像。

说回资质本身,如前文所提到的,真正完成量产交付的造车新势力,早已通过代工和收购方式取得了资质。

以排名前三甲的企业为例,比如坚持代工路线不动摇,放弃自建上海工厂的蔚来;比如早早通过控股中顺汽车的方式,收购资质的威马;再比如一边靠海马代工生产G3,一边靠收购广东福迪获取资质生产P7的小鹏。

可以断定,包括拜腾、博骏等表面“1元”实则“数亿”的收购资质企业,以及小鹏、威马、理想等全部“收购派”在内,在花费重金终获资质后,资质申请的议题绝不会再拿出来多谈任何一句。原因很简单,即便资质申请已不是难事,但花出去的钱已是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钱不可能回到兜里。

反观坚持由江淮代工的蔚来,即便资质申请的橄榄枝重新抛出,刚刚投入故乡安徽怀抱的李斌,恐怕连算盘都不用拨一下也算得出,获得资质后重启自建工厂计划所需的巨额支出并不划算——多开些NIO?House,或是对拖后上马的eT轿车平台研发进行投资,亦或是将钱“任性”投入到烧钱颇猛的用户服务体系中,在现阶段,总之都比建厂更明智。

所以,当资质门槛降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表情包中绝不会出现微笑,充其量只是毫无波澜或苦笑罢了。

与声量颇高的门槛降低相比,汽势Auto-First反倒更加关注“未生产期限放宽”的条款修订,相比尚未获得资质的企业,已经获取资质的多家新能源车企将更有可能成为新政的实际受益者。

根据汽势Auto-First统计,发改委共计发放18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包括早期(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发放的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以及江淮-大众等15张资质,以及政策缩紧20个月后,于2019年颁发给康迪、国新、国金的“最后”三张资质。

考虑到在疫情影响下,众多车企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停工或产能受限,且市场停滞导致企业现金流出现阶段性困难的可能性,加之部分新能源初创车企的产品线过于单一,受市场波动挑战的抗压能力偏弱,将资质政策中原有的12个月停产期限升至24个月,相当于多给这些企业1年喘息自救的机会。

综合来看,在汽车消费下滑态势与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提振汽车产业良性发展,形成鼓励新旧置换、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关注企业生产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而此次《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修订,也是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良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