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清退名单公示(国内150家动力电池公司倒下)
创始人
2024-01-08 05:10:32
0

自201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与新能源汽车息息相关的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也相继进入高峰期,据统计2013年到2016年期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从最初的40余家,迅速成长至200余家。

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历程:

其实早在2013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就已初具雏形,来自芬兰与韩国的动力电池项目纷纷在国内落地。但当时大多数动力电池公司都是从消费电子产业转型而来,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进入起步阶段。

2014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上升进一步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届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由原来的40家逐步攀升到达到78家。可即使如此,在2014年国内还曾一度出现产能供不应求的情况,可见动力电池在当时的发展前景是多么明朗。

2015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正式进入飞速发展,尤其是在2015年3月份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标准》与《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目录》等政策文件之后,很多外企动力电池公司被卡在门外,届时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正式迎来发展高峰期。

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产业进入转折期,随着最新四批符合条件的动力电池企业名单公布,此时整车厂只有配套名单内动力电池公司产品的车型,才能享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而白名单中仅有国内的动力电池公司,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I等日韩动力电池公司则被排除在外。

但好景不长,2016年底新政规定:为整车厂配套动力电池的企业年产能的门槛由原来的0.2GWh提升到8GWh。另外,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锂矿和钴矿的价格大幅上涨,大批中部与尾部的企业迅速进入衰退期。

2017年,出于安全考虑,工信部经历了禁用与启用三元锂电池路线的反复“犹豫”之后,最终选择为三元锂电池放行,动力电池正式进入三元锂电池时代。头部资源迅速朝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三元锂电池技术储备充分、生产规模大、电池品质优秀的企业集中,此时国内动力电池公司数量迅速下滑至130家左右。

2018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扩大,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进一步提高。政策开始倒逼动力电池公司优化生产成本,提升动力电池产品能量密度与安全质量,又一批企业被洗出牌局,届时国内动力电池公司数量仅剩89家。

到2019年,随着新能源车市的销量大幅下滑,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已缩减到69家,并且未来还将继续缩减。到2020年新一轮的淘汰赛将会正式拉开序幕,届时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或将继续缩减至20家,大多数动力电池企业将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现如今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堪忧,动力电池也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有网友对此发表看法表示:有些车企一直对外宣称电池终身质保,可说不定电池公司的寿命还不及电池的寿命时间长,何来终身质保?

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经过大半年的调查,从这次大会上财政部官员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经完成,新能源骗补名单可能已经初步拟定。虽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这份名

单中都有哪些企业,甚至曾强调“财政部和部内有关司局未接向媒体透露过核查及处理情况”,但根据核查新能源骗补以来业内各企业的异常反应,以及媒体的相关

报道,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下都有谁“中招”了。

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骗补企业核查中,央视曾曝光过苏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车制造厂,该企业2015年上半年电动车产量不过25辆,但其于年底爆发性增

长,仅12月份即获得机动车合格证2905个,以3686辆的全年总产量收官。然而经过本刊记者前往苏州的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简陋,产量极低,

并且部分汽车并没有完工,就已经安上了正式的车牌,骗补暴露无遗,因此名单中少不了这家企业。

而在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证及产量特别异常的企业不在少数,涉嫌企业包括:陕汽通家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宏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宝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车公司。

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性,其2015年12月单月的产量均已超过全年产量的50%,且年产量均在1000辆以上。业内分析他们本希望能赶在2013—

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最后时机,狠狠地地捞上一笔,然而却四部委和媒体扰乱了阵脚。被央视点过名的这十家车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骗补黑

名单。网站里有说http://nev.ofweek.com/2016-08/ART-71011-8440-30029187.html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