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充电桩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充电桩)
创始人
2024-01-09 02:19:43
0

充电桩应该具备安全监控、大数据分析、互联互通三大功能,接下来带大家详细了解这些功能。

1、第一要务是安全监控。要将充电桩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将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才能更好促进行业长久发展。国家有相关规定要求,充电桩企业应拥有风险发生前断电的相关技术。据了解,e充网App就是一个针对于充电用户的智能化移动终端,用户能够通过App实时了解场站详情、充电桩状态、充电进度、安全预警,并通过App进行充电桩启停和费用支付等多个环节的操作,为个人用户提供便利、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的平台工具,为场站带来有效规划、安全运营、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为充电用户带来更完备的充电体验,可以说推动充电设备和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基础。

2、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用数据去推进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正成为各行各业的新趋势。中国汽研在重庆搭建的车桩一体数据监控平台、充电SaaS云平台都是充电桩行业智能化发展中的代表。每辆新能源汽车在通过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充电桩企业可以利用充电桩与车交互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帮助分析了解电池安全状况,或者可以说给电池做个“体检”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桩企实时了解充电站的工作状态,大量的充电数据出现可以更好地帮助桩企进行充电桩的选址分析、充电价格设计以及运营优化。

3、互联互通解决复杂难题。充电运营商应更多关注公共充电桩的整体性能,提高充电服务整体水平。运营商应加强彼此间的互联互通,解决找桩难、充电体验差和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并存的问题。推进产业标准化,尤其是充电桩产品的标准化,收集行业各方意见,尤其是要高度关注车企的意见。最初我们看到的是车与桩的连接,表象上双方在做能源补充;而深层是车企与桩企之间的合作,随着行业发展,车企与桩企之间也将多维度地实现安全互联、数据互通;最后是充电网、车辆网乃至能源网的交互融合。诸如车企、电池厂、桩企、平台提供方乃至政府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都会是互联互通过程中的一部分。

充电桩如果具备这些功能,那么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起到关键的助力作用。

目前我们常会听到的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超充。按照普遍的共识,按电池的充电速率划分,一般将1C以下归为慢充,1C-3C归为快充,3C以上则为超快充

慢充、快充、超充有什么区别?

先看一下交流口和直流口的区别,7孔交流口用于慢充,9孔直流口用于快充/超充。

慢充是通过车载充电器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再输入到电池,用的是标准充电电流/电压常见的慢充功率主要是1.5-7kW,一般需要6-8小时能充满。

快充是将交流电在桩内转化成直流电,直接通过直流口进入到电池。需要用高于标准充电电流/电压数倍甚至数十倍不等的电流。不过,在快充模式下充至80%后,就会进入涓流充电状态,以慢充形式充满,常见的快充功率主要有 120-180kW,一般需要30分钟-1小时充电至80%。

超充也是快充的一种,是在快充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充电速度,主要有高电流模式和高电压模式,高电压模式是大多数车企采用的方式,800V高压可支持350kW以上的超充,常见的超充功率主要有250-480kW,仅需5-15分钟即可充电至80%。

慢充、快充、超充的优缺点

慢充优点:占位小、价格相对较低、减少虚电,延长电池寿命。

慢充缺点:充电时间长。

快充优点:充电速度快。

快充缺点:价格适中、产生虚电,频繁使用会影响电池寿命。

超充优点:充电速度非常快。

超充缺点:价格较高、产生虚电,频繁使用会影响电池寿命、需要车辆适配,不能通用、普及率很低。

充电建议:快充和慢充交替使用

考虑到充电便利性,如果经常使用快充也不必太担忧,可以每1-2周用慢充充满,有利于电池均衡下电压,让电池和BMS系统休息一下,这样爱车才能更好更久地陪伴你。

快卜充电,安心之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