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景点(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景点介绍)
创始人
2024-01-09 14:48:04
0

湄潭茶 文化 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那么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湄潭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湄潭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来到黔北,发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并购买了一些回去呈送给皇帝;在唐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湄潭的种茶历史,并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了茶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茶、制茶。

 抗战期间,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亲自选址的中央实验茶场和浙大西迁的一大批爱国学者在湄潭工作、学习,品茗赋诗留下的诗篇助推了茶产业的发展。同时,当代十大茶人中的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曾在湄潭工作过,浙大西迁湄潭办学七年,苏步青等著名教授发起成立的《湄江吟社》,留下了数十首茶的诗词歌赋等丰富文化资源,各种茶文化活动也蓬勃开展,为湄潭茶文化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湄潭有茶叶企业、个体加工户329家。茶叶企业拥有 注册商标 50多个,倾力打造的?湄潭翠芽?品牌已40次获国内外茶行业大奖,其中28次获国家级的金奖,?湄潭翠芽?在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

 湄潭曾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茶城,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曾获得?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和?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等称号。

湄潭茶文化的景点介绍

 明清贡茶园

 春雨闲散的打在人身上,蜿蜒曲折、坡陡弯急是记者步入明清贡茶园的第一印象。据开车罗师傅介绍,这条从湄潭县城通往云贵山的道路在前两年才修好,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婀娜多姿的原生态茶园,雨后云雾缭绕着整座山头,让人感到些许凉意。

 ?明清贡茶园是湄潭茶文化一枚响亮的地理标识,在古代社会,茶就已经作为官员争相购买的高档饮品。在湄潭就有这样一片茶园,茶叶常年供给皇家,也就是今天的明清贡茶园。现在,湄潭县各大茶企把这片茶园有效利用起来,土壤、水分、气候等一系列条件仍然保存完好,加之今天加工技艺的不断创新,成就了今日风靡全国的湄潭茶。?湄潭县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峰如是说。

 如今,明清贡茶园出品的各种茶在全国各地叫卖,?湄潭翠芽?也作为贵州第一个获得驰名商标的公共品牌响彻大江南北,我们有理由相信,明清贡茶园这一片高标准茶园必将给湄潭人的明天带来丰厚的价值。

 中央实验茶场

 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贵州在茶叶的记载史上又多了一笔。

 当年,抗日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山区生态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更使茶叶生产大幅度下降。同时,传统出口产品茶叶、丝绸等在东南沿海出口受阻,?实验茶场?在湄潭应运而生了。国民政府意在通过史迪威公路(即晴隆24拐与驼峰航线),出口长期以来受到国际社会青睐的中国茶叶,从而换取更多外汇买抗战时期所需的各种军需设备。自此,湄潭茶叶不仅是一杯杯沁人心脾的茶叶,它更多了一份革命的力量。

 民国中央茶场在湄潭建立后,这里成为了中国现代茶叶的科研和 种植 中心。次年,众多茶场专家成功试制出?湄红湄绿?,此后每年以1万担-2万担的总产量出口海外。

 走进?中央实验茶场?的落脚点,厂房内的一切保存完好,红茶生产线,茶叶从摊放到揉捻、烘干,似乎把人带到了当年机械化制造茶叶的时期占地50余亩的厂区依旧保持原貌,这些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研究员权启爱曾说:?中央实验茶场留下来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国家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保存在湄潭茶场老工厂的红茶生产线是我见过的最完整的红茶生产线,历史价值非常重大,希望将这些东西很好的保存下去。?

 中央实验茶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茶文化的足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革命试验区用茶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

 茶文化长廊

 茶文化长廊没有建在湄潭城区内,而是建在几公里外的工业园区,它是由阳春白雪有限公司自行修建的。说起这段?渊源?,黄建峰则显得非常坦然:?我们从成立企业开始,就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价值,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的灵魂,没有它,企业就如行尸走肉般没有生机与活力,出资修建茶文化长廊,只是一个开始。?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活着的价值,作为一名茶人,就应当有维系好茶文化的使命感。企业同样如此,做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就应当为湄潭的茶产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黄建峰说。

 文化长廊的每个角落都有着湄潭茶文化的点滴记录,用雕塑的形式给世人欣赏感悟的空间。

 茶文化生态博物馆

 建立茶文化博物馆,将茶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利用,让茶产业因披上茶文化的外衣而更加完整,这既是茶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需要,也是茶文化保护和传承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踏入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内,、文字、音像等多方位地展现了湄潭极富地域特色的茶文化和它?以茶兴县?的悠久历史。

 从茶树起源开始,一路走过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农垦茶叶、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业和茶礼茶俗等九部分,这里有古代的、近代的、现当代的茶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以湄潭为点,辐射全省茶文化,所有的茶业发展史都可从这里寻找到其发展的轨迹,可谓一本茶叶类的? 百科 全书?。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 饮茶 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宋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绘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徒,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仙谷山、湄江峡、百面水、天门峡、金桥宋墓等。

1、仙谷山:距县城5公里,占地50平方公里,属娄山山系、扇子山山脉,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最高峰海拔1413米。奇峰怪石,于朝晖夕阳和雾霭中飘若众仙,因此名为仙谷山。

2、湄江峡:位于天门峡景区上游,起于326国道60公里处岩孔坝村。河道全长10公里,占地40平方公里。上段为田园风光和桂林山水型风光,中,下段为峡谷地貌,植被良好,景观独特。

3、百面水:位于湄潭县城南部45公里处,方圆30平方公里。其山形地貌,自然生态,使来这里实地考察的权威专家们感到巨大的震撼;他们称百面水为喀斯特地貌博览园,他们说百面水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谜。

4、天门峡:湖水碧蓝清澈、宁静幽雅,两岸喀斯特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奇峰怪石雄奇峻拔,如一幅幅壮丽无比的中国画,水天交融、天造地设、巧夺天工、意趣横生。景区占地3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3750亩,呈一“大”字形状,全长30公里。

5、金桥宋墓:一座宋代古墓葬,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鱼泉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2月23日公布,金桥宋墓与朝阳古洞、清虚古洞、万鸟归巢、寒潭映月、虚阁暮烟、水源洞等,一同被称为湄潭新老八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