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康新能源中心招标(南北康新能源中心招标)
创始人
2024-01-03 04:15:58
0

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来计算, 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将存在超6000万的缺口,预计国内的充电桩增速将在2025 年前后达到高峰,未来十年市场总投资金额将近万亿元。 充电桩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商、中游运营商,以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商。

社长认为其中上游技术门槛不高,整体利润偏低,中游集中度较高, 中游充电桩运营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行业产业链的核心,中长期业绩弹性将更为明显。

市值:279.5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21.15%

全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 汽车 群充电系统级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及销售, 汽车 充电运营服务等。目前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数量已超26万台,覆盖超334个城市,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充电桩运营终端。 2019年,特来电充电桩运营数量已位居中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市场的第一名。

运营业绩稳定增长,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截止20年底公司的新能源 汽车 、充电业务及其他营业收入为20.02亿,收入比例占26.98%,毛利率17.89%。截至2020年底,特来电全国范围内累计成立子公司127家、项目落地城市343个,上线运营公共充电桩20.7万个,累计充电量达到65亿度,注册用户超过380万。 公司继续保持市场第一的占有率、充电量第一的龙头地位, 2020年充电量超过27亿度,同比增长30%,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聚焦高技术产品开发 构建大数据平台。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充电模块化和智能充电的自主研发优势,围绕群充类产品、大功率充电产品、自动充电产品等几大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特来电已获得160多项专利,创新出" 汽车 群智能充电系统",自主研发的箱变技术等 。此外通过六大商业模式,实现了设备控制和信息传递、业务运营和管理监控,构建了世界领先的"充电网、车联网、 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

社长认为充电桩行业的长期盈利前景更多在于充电运营业务,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运营商将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充电运营板块也已跨过盈亏平衡拐点, 预计 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 4.34/6.55 亿元。

市值:138.7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润增长31.44%

公司亮点: 国网充电桩招标最大中标者;参与了雄安新区的充电桩建设;充电柱类产品占营收9%。

市场份额占较大,加快充换电业务布局。布局充电站比较有实力的还是旗下企业,因此 许继电气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其中许继电气占60%。截止20年末,公司电动 汽车 智能充换电系统业务营业收入为10.32亿,收入占比9.22%。 目前,许继电气打造的互联网+充电设施生态圈,已达到5万台充电桩规模,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公共直流充电桩中每8台就有1台来自许继电气,全国已有100多家充电服务运营商选择了公司的充电设备托管服务。

许继电气是第一批进入换电领域的,2011年成功完成对薛家岛公交车充换电系统的建设,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公交车换电站,运营至今已近有10年时间。

市值25.3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90.59%,业务营收占比47%

充电桩业务营收占比较大,招标购买公司有望受益。 公司电动 汽车 充电电源业务20年营业收入为1.26亿,收入占比47.33%。公司自2011年开始进行 汽车 直流充电模块的研发,目前有3.5kw、7.5kw、10kw、15kw、20kw系列共计40余款型号的产品。目前参与典型的项目有北京APEC会议中心充电站、首都国际机场充电站等项目。

目前国家电网成立充电联盟,对充电桩进行统一规格,以招标等形式购买硬件设备,逐步去规范硬件行业的发展。此外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从主营业务占比来看,英可瑞充电桩业务占营收比例是最大的, 社长认为在新基建的短期加速下,有利于充电桩硬件的生产企业,预计会对英可瑞营收和净利将带来较大增长。

随着新能源 汽车 推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充电痛点的解决将促进充电桩使用效率提升、刺激投资规模加大。 社长预计充电桩有望进入建设大年,设备商及运营商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股票# #A股# #股市分析# #新能源 汽车 #

你看好哪个公司,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可爱]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你的操作依据!

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规范、实施与监管问题解析-工保网

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是近年来我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发展的一种全新交易与管理形式;是在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对于传统招投标交易与管理活动的一次重要变革。

针对传统招标投标活动中存在的交易成本较高、交易手续繁琐、交易行为不规范等痛点问题,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将招投标过程与行为由线下转为线上,并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克服传统招投标形式下的物理空间壁垒,实现远程开标评标,极大程度上降低着交易成本,简化交易手续,有效释放招投标市场活力。

同时,招投标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操作能够规避人为操纵、人为失误风险,减少腐败行为;全过程数据留痕、信息可追溯查询也有利于加强招投标市场监管,更好的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

毫无疑问,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力度,推进招投标电子化发展与无纸化办公。尤其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倡导不见面招投标交易,全面推行在线投标、开标,积极推广电子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加快运用电子保函形式,大力推进招投标行政监督电子化,这都加速着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有着中央大力推动与地方积极响应的良好政策助力,招投标活动由线下向线上的整体迁移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问题。

1、统一性与规范性

在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统一性与规范性”是决定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进程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在各地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统一性与规范性”问题。

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的电子招投标平台多达上万家,不同的电子招投标平台之间存在不同的技术差异与标准差异,甚至含有行业或地域属性的技术壁垒。在缺乏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管理标准下,不利于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直接影响着:

1

增加线上化操作难度与投标企业负担。对于同一投标人,在面对不同招标人的指定电子招投标平台要求下,投标人需要遵守不同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操作要求与操作规则,增加着投标操作难度与精力成本。

2

影响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不同区域省市县,各级行政区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未实现有效对接,未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分散割据”的系统平台现状阻碍着全国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的整体进程。

电子招投标统一标准文件

目前,各地试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工作普遍存在标准文件不统一的问题,既为招标人增加编制难度与精力成本,也影响着招投标市场监管,不利于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发展,为一些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

不同行业领域之间,如施工、勘察、设计、设备采购、材料采购、监理招标,依据不同的文件模板编制标准招标文件;

2

不同下辖行政区,如A市采用省级编制的标准招标文件,B市则采用本市编制的标准招标文件。

当然,这些统一性与规范性发展问题已引起部门地区管理部门重视,如此次四川省住建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印发《四川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标准招标文件(2021年版)》的通知,就对四川省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施工、施工总承包、监理、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制定了标准招标文件。

2、可实施性与市场监管

将传统公共资源交易的招投标活动与监管由线下转为线上,涉及多方面的联动发展。一些原有环节操作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下向线上的迁移,甚至进一步完善优化;也有一些环节操作是难以通过技术实现线上操作取代线下操作的,如投标人的现场考察环节。

投标人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参加现场考察,通过对招标工程地点的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如现场地形、地址、水文、周围环境及障碍物的考察,为投标编制施工组织计划、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安排冬雨期施工措施、编制现场“三通一平”计划等,进而科学合理的开展投标编制工作与投标报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与科学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两者之间即存在必然的问题矛盾。

此外,在招投标市场监管方面,市场监管机构不仅面对线上化监管的全新挑战,还面临更为严峻的线下不规范市场行为监管。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对于规范各类招投标市场行为的监管效果毋庸置疑,因此在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发展过程中,一些项目单位转而采取“下线”策略逃避监管,如将项目工程化整为零或分段实施,从而降低项目规模逃避招标,直接发包给承包商;再如项目主体工程进行线上招投标,后期建设或附属配套工程转为线下发包。这要求监管机构对于招投标线下市场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

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一项重要发展变革,是对传统招投标活动形式与市场管理的一次信息化升级。这一方面代表着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交易服务与公共资源管理开始进行“形”与“质”跃迁,另一方面也对电子招投标市场建设与监管提出巨大挑战。

相关内容